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9
页 | 1 绪论 | 第9-19
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
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
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
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
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
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
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
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7
页 | · 社会保障概念 | 第13-16
页 |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7
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7-18
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
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8
页 | · 创新之处 | 第18-19
页 | 2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 第19-30
页 | · 重庆大学城概况 | 第19-22
页 | · 建设重庆大学城的由来与意义 | 第19
页 | · 重庆大学城的建设目标与规划 | 第19-20
页 | · 与重庆大学城建设紧密相连的西部新城规划 | 第20-21
页 | · 入驻重庆大学城的各类学校 | 第21-22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 第22-30
页 | · 重庆大学城拆迁安置情况 | 第23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现状 | 第23-26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保障现状 | 第26-30
页 | 3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7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
页 | · 失地后失业,社会保障基础缺失 | 第30-31
页 | · 失地农民收入减少,社会保障水平下降 | 第31
页 | · 失地农民对未来生存保障缺乏信心 | 第31-32
页 | · 部分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分配感到不满 | 第32-33
页 | · 失地农民城市化生存成本提高 | 第33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3-37
页 | · 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丧失 | 第33-35
页 | · 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政策的缺失 | 第35-36
页 | · 重庆大学城拆迁安置区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管理水平滞后 | 第36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意识薄弱、参保率低 | 第36-37
页 | 4 国内外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经验的借鉴 | 第37-45
页 | · 国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概述 | 第37-38
页 | · 国外的农地征用制度建设阶段 | 第37
页 | · 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 第37-38
页 |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 | 第38
页 | · 对解决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启示 | 第38
页 | · 我国现阶段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构建的具体做法 | 第38-45
页 | · 上海“镇保模式” | 第38-40
页 | · 浙江模式 | 第40-43
页 | · 对解决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启示 | 第43-45
页 | 5 建立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 第45-50
页 | · 建立具有“造血”功能的就业保障制度 | 第45-47
页 | · 为失地农民广开就业和再就业途径,增加失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 第45-46
页 | · 构建多元化培训网络体系,加快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技能 | 第46-47
页 | · 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创业促进就业 | 第47
页 | · 设立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专项社会保障基金 | 第47-50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专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 第47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专项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 第47-48
页 | · 重庆大学城失地农民专项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 | 第48-50
页 | 6 结论 | 第50-51
页 | 致谢 | 第51-52
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
页 | 附录 | 第55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