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目的 | 第8页 |
· 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9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页 |
· 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2 文献述评 | 第10-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 国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5-23页 |
· 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 | 第15页 |
·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5-21页 |
· 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空间界定不清、产权时间界限的不明确 | 第16-17页 |
· 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导致土地流转机制失衡 | 第17-18页 |
· 我国现有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三个“二律背反” | 第18-19页 |
· 监督成本过高,导致农民对土地监督的外部性 | 第19-21页 |
·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 第21-23页 |
4 我国现有的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思路归纳 | 第23-28页 |
· 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改革思路 | 第23-25页 |
· “国家模式” | 第23页 |
· “两田制模式” | 第23-24页 |
· “经营权物权化模式” | 第24页 |
· “反均田制模式” | 第24-25页 |
· 变革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 | 第25-26页 |
· 有限变革所有权的改革思路 | 第25页 |
· 完全变革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 | 第25-26页 |
· 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改革思路 | 第26页 |
· 探索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思路 | 第26页 |
· 多形式并存的土地制度 | 第26-28页 |
· “三元导向租赁制” | 第26-27页 |
· 国家所有、集体占有、农户经营的三级土地体制 | 第27页 |
· 集体所有制占主体、主导的同时,允许部分土地国有,荒地私有现阶段的耕地 | 第27-28页 |
5 各种改革思路的评析 | 第28-37页 |
· 各种改革思路的优势分析 | 第28-32页 |
· 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改革思路优势分析 | 第28-29页 |
· 变革所有权的改革思路优势分析 | 第29-31页 |
· 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多种土地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改革思路的优势分析 | 第31页 |
· 探索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思路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 多形式并存的土地制度优势研究 | 第32页 |
· 各种改革思路的弊端研究 | 第32-37页 |
· 完善土地经营权改革思路的弊端研究 | 第32-33页 |
· 变革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弊端研究 | 第33-35页 |
· 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多种土地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改革思路弊端研究 | 第35页 |
· 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形式改革思路的弊端分析 | 第35-36页 |
· 多形式并存的土地制度改革思路的弊端 | 第36-37页 |
6 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思路研究 | 第37-49页 |
· 影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因素分析 | 第37-44页 |
· 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思辨 | 第37-38页 |
·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时机问题分析 | 第38-39页 |
· 土地产权对我国农民的重要意义 | 第39-40页 |
· 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土地政治意义、土地经济意义和土地社会意义” | 第40-42页 |
· “诱致性变革”与“强制性变革”选择问题 | 第42页 |
· 中国农民 | 第42-44页 |
·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研究 | 第44-49页 |
· 第一阶段,界定土地的各种权利 | 第44-45页 |
· 第二阶段:土地资产股份所有、市场化经营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