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市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目的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政治参与的方式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市民政治参与现状 | 第15-17页 | · 市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 提升市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 第20-21页 | · 简要评价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第22-24页 | · 创新点 | 第22-23页 | · 重点及难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市民政治参与基本理论概述 | 第24-29页 | · 市民政治参与的概念与方式 | 第24-25页 | · 市民政治参与的概念 | 第24页 | · 市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 第24-25页 | · 市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 第25-29页 | · 政治心理与市民政治参与的关系 | 第25页 | · 社会舆论与市民政治参与的关系 | 第25页 | · 公民社会发展程度与市民政治参与的关系 | 第25页 | · 文化因素与市民政治参与的关系 | 第25-26页 | · 社会舆论与政治心理的关系 | 第26页 | · 参与认知与政治心理的关系 | 第26页 | · 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关系 | 第26-27页 | · 政治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关系 | 第27页 | · 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市民政治参与的关系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9-34页 | · 铁岭市区域状况概况简介 | 第29页 | · 调查方案设计 | 第29页 | · 调查对象及样本量确定 | 第29页 | · 抽样方法及样本分配 | 第29页 | · 问卷预调查 | 第29-34页 | · 预调查问卷的构成 | 第30-31页 | · 预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31页 | · 预调查问卷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第31-34页 | 第4章 铁岭市市民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6页 | · 量表质量分析 | 第34-38页 | · 题目相关系数分析 | 第34-35页 | · 信度分析 | 第35-36页 | · 效度分析 | 第36-38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38-42页 | · 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38-39页 | · 铁岭市市民政治参与状况分析 | 第39-42页 | ·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 第42-46页 | ·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 | 第42-43页 | ·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 第43-45页 | · 模型路径系数的总效应分析 | 第45-46页 | 第5章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铁岭市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 第46-55页 | · 性别对市民政治参与没有显著影响 | 第46页 | · 婚姻状况对市民政治参与没有显著影响 | 第46-47页 | · 年龄对市民政治参与产生显著影响 | 第47-49页 | · 政治面貌对市民政治参与产生显著影响 | 第49-50页 | · 教育程度对市民政治参与没有显著影响 | 第50-51页 | · 收入对市民政治参与产生显著影响 | 第51-52页 | · 职业对市民政治参与产生显著影响 | 第52-5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其应用 | 第55-61页 | ·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 问卷质量分析结论 | 第55页 | · 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论 | 第55页 | · 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对比结果 | 第55-56页 | · 提高铁岭市市民政治参与水平的建议 | 第56-59页 | · 提高大众传媒的信息普及水平,完善政治参与信息的传播 | 第56-57页 | · 着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努力提高铁岭市民的政治效能感 | 第57-58页 | ·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市民政治参与平台 | 第58-59页 | · 夯实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保障 | 第59页 |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1 | 第64-66页 | 附录2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