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一)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 台湾、香港地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 大陆地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0-2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三)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一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依据 | 第23-37页 |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 第23-30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 | 第25-27页 |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素 | 第27-28页 | (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 第28-30页 |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功能 | 第30-32页 | (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意义 | 第30-31页 | (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 第31-32页 | (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第32页 |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理论 | 第32-37页 | (一) 人职匹配理论 | 第32-34页 | (二) 职业锚理论 | 第34-35页 | (三)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7-47页 |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 第37-38页 |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8-45页 | (一) 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8-39页 | (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特色性和社会性 | 第39-40页 | (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 | 第40-41页 | (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 第41页 | (五)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有效评价 | 第41-42页 | (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动效果有待提高 | 第42-45页 |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一) 传统体制的束缚作用依然比较明显 | 第45页 | (二) 社会、家庭对职业观念的误导 | 第45-46页 | (三) 高校就业指导观念陈旧,指导专业化不足 | 第46页 | (四) 学生综合素质的欠缺,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美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 第47-53页 | 一、美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案例 | 第47-49页 |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启示 | 第49-53页 | (一) 健全的就业指导机构 | 第49-50页 | (二) 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 第50页 | (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早期性 | 第50-51页 | (四) 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科学的辅助工具相结合 | 第51页 | (五) 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 第51-52页 | (六) 完善的信息资源服务 | 第52页 | (七) 职业生涯规划法制化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改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 第53-65页 | 一、树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 第53-54页 | (一) 树立战略意识的教育理念 | 第53页 |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53页 | (三) 树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 第53-54页 | (四) 树立系统性的教育理念 | 第54页 | 二、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 第54-55页 | (一) 以学校领导下的新型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为中心枢纽 | 第55页 | (二) 采取灵活多变、规范合理的运行机制 | 第55页 |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 第55-59页 | (一) 科学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 第55-58页 | (二) 实施分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58-59页 | 四、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方式 | 第59-62页 | (一) 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 第59页 | (二) 渗透于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 | 第59-60页 | (三) 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 第60-61页 | (四) 主动占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阵地 | 第61页 | (五) 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 | 第61-62页 | 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62-64页 | (一) 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 | 第62页 | (二) 全面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的素质 | 第62-64页 | 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