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生质性评价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基础教育发展质性评价的背景 | 第15-22页 | 一、文化转型促进教育改革 | 第15-18页 | (一) 精英教育观的衰退 | 第15-16页 | (二) 古典博雅教育的回归 | 第16-17页 | (三) 理性教育的时代反思 | 第17-18页 | 二、基础教育改革呼唤质性评价 | 第18-22页 | (一) 最重要的定量评价模板——高考 | 第18-19页 | (二) 高考改革的必然性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基础教育质性评价的理论建构 | 第22-30页 | 一、质性评价的内涵 | 第22-24页 | (一) 质的研究 | 第22页 | (二) 质性评价 | 第22-24页 | 二、质性评价的特点和意义 | 第24-27页 | (一) 质性评价培养反思性人格 | 第24-25页 | (二) 质性研究发展多元智力 | 第25-26页 | (三) 质性评价支持建构主义心理学 | 第26-27页 | 三、国外质性评价实践借鉴与启示 | 第27-30页 | (一) 欧美国家 | 第27-28页 | (二) 日本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础教育质性评价的具体实施 | 第30-53页 | 一、质性评价中常用的策略 | 第30-49页 | (一) 质性评价的常用策略 | 第30-44页 | (二) 关于质性评价策略效果的访谈分析 | 第44-49页 | 二、陕西省武功县苏坊镇中心教研组质性评价个案调查 | 第49-53页 | (一) 理论背景 | 第49页 | (二) 人员和时间 | 第49-50页 | (三) 评价指标 | 第50页 | (四) 资料收集和评价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基础教育质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53-66页 | 一、调查问卷中显示出的质性评价问题 | 第53-59页 | (一) 调研设计及基本信息 | 第53-54页 | (二) 不同人群对质性评价的态度 | 第54-59页 | 二、质性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59-66页 | (一) 文化差异 | 第59-62页 | (二) 制度缺失 | 第62-64页 | (三) 实施问题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改进基础教育实施质性评价的对策及展望 | 第66-74页 | 一、基础教育实施质性评价的对策 | 第66-69页 | (一) 提升教育文化理念,重视自我发展 | 第66-67页 | (二) 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制度建设 | 第67-68页 | (三) 发展研究性学习,倡导终身教育 | 第68-69页 | 二、基础教育实施质性评价的展望 | 第69-74页 | (一) 质性评价培养“自我悦纳”的人 | 第69-70页 | (二) 质性评价使自然人与社会人达到统一 | 第70-71页 | (三) 质性评价促进平民教育观的实现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