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英文摘要 | 第5-9
页 |
0 引言 | 第9-15
页 |
0.1 论文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 第9
页 |
0.2 目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进展 | 第9-12
页 |
0.3 论文研究的目标、指导思想与内容 | 第12-13
页 |
0.4 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5
页 |
0.4.1 研究方法 | 第13
页 |
0.4.2 创新之处 | 第13-15
页 |
1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现状 | 第15-23
页 |
1.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机构 | 第15-16
页 |
1.2 目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委托式服务性质 | 第16-17
页 |
1.3 委托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不足 | 第17-18
页 |
1.4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现状 | 第18-23
页 |
2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提出 | 第23-31
页 |
2.1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出的必然性 | 第23-27
页 |
2.1.1 网络环境对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推动 | 第23-24
页 |
2.1.2 开发知识产权用户信息能力的需要 | 第24-26
页 |
2.1.3 电子政务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要求 | 第26
页 |
2.1.4 降低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的趋动 | 第26
页 |
2.1.5 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 第26-27
页 |
2.2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产生 | 第27-31
页 |
2.2.1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含义及内容 | 第27-28
页 |
2.2.2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特征及优点 | 第28-31
页 |
3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 | 第31-73
页 |
3.1 资源层 | 第32-43
页 |
3.1.1 本地资源和和异地资源的开发 | 第32-36
页 |
3.1.2 自建知识产权信息指引库 | 第36-41
页 |
3.1.3 开发预测性知识产权信息资源 | 第41-43
页 |
3.2 组织层 | 第43-46
页 |
3.2.1 知识产权学科性质组织方式 | 第43
页 |
3.2.2 用户对象组织方式 | 第43-44
页 |
3.2.3 学科内容组织方式 | 第44-45
页 |
3.2.4 以上三种组织方式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容构建 | 第45-46
页 |
3.3 服务层 | 第46-73
页 |
3.3.1 常见问题解答 | 第47-53
页 |
3.3.2 电子邮件服务 | 第53-54
页 |
3.3.3 实时参考咨询服务 | 第54-55
页 |
3.3.4 个性化服务 | 第55-58
页 |
3.3.5 用户培训 | 第58-59
页 |
3.3.6 定题查新服务 | 第59-61
页 |
3.3.7 信息检索服务 | 第61-73
页 |
4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 第73-80
页 |
4.1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 第73-75
页 |
4.1.1 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加工,体现自助式服务的实用性 | 第73
页 |
4.1.2 提供交互功能,体现自助式服务的互动性 | 第73
页 |
4.1.3 启动一站式检索界面,体现自助式服务的方便性 | 第73-74
页 |
4.1.4 引入智能重组系统,体现自助式服务的主动性 | 第74
页 |
4.1.5 解决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保存问题,体现自助式服务的连续性 | 第74-75
页 |
4.2 自助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 第75-80
页 |
4.2.1 服务范围的广泛性 | 第76
页 |
4.2.2 服务形式的多样性 | 第76-77
页 |
4.2.3 服务平台的针对性 | 第77
页 |
4.2.4 服务内容的时效性 | 第77
页 |
4.2.5 服务项目的权威性 | 第77-78
页 |
4.2.6 服务人员的全能性 | 第78-80
页 |
结语 | 第80-83
页 |
附录1 知识产权用户查找知识产权信息状况的调查问卷 | 第83-84
页 |
附录2 国际情报协会版权任务组的版权常见问题回答 | 第84-93
页 |
附录3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整合国际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成果 | 第93-110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
页 |
后记 | 第11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