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12-17页 |
· 抗氧化活性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 | 第14-17页 |
· 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 | 第14-16页 |
· 体内抗氧化评价体系 | 第16-17页 |
· 抗菌活性研究 | 第17-19页 |
· 抗菌活性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抗菌活性的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 三种民族药物简介及课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 人面果 | 第19页 |
· 布渣叶 | 第19-20页 |
· 黑皮跌打藤茎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2章 人面果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 第27-57页 |
· 人面果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7-50页 |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7-31页 |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 单体化合物 | 第27-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 DPPH 分光光度法 | 第31-33页 |
· 鲁米诺-过氧化氢-钴盐(Ⅱ)-EDTA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 第33-3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50页 |
· DPPH 分光光度法对受试化合物总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 第36-44页 |
· 鲁米诺-过氧化氢-钴盐(Ⅱ)-EDTA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评价 | 第44-50页 |
· 人面果抗菌活性研究 | 第50-56页 |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50-51页 |
· 植物材料 | 第50页 |
· 单体化合物 | 第50页 |
· 供试菌种 | 第50-51页 |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黑皮跌打藤茎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7-65页 |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57-58页 |
· 植物材料 | 第57页 |
· 单体化合物 | 第57页 |
· 主要试剂 | 第57-58页 |
· 主要仪器 | 第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 DPPH 分光光度法 | 第58页 |
· TEAC 法 | 第58-59页 |
· 实验原理 | 第58-59页 |
· 实验步骤 | 第59页 |
· 鲁米诺-过氧化氢-钴盐(Ⅱ)-EDTA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 第59-6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 DPPH 分光光度法对受试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 第60页 |
· TEAC 法对受试化合物总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 第60-61页 |
· 鲁米诺-过氧化氢-钴盐(Ⅱ)-EDTA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评价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布渣叶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5-74页 |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65-66页 |
· 植物材料 | 第65页 |
· 主要试剂 | 第65页 |
· 主要仪器 | 第65-6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 DPPH 分光光度法 | 第66页 |
· TEAC 法 | 第66页 |
· 鲁米诺-过氧化氢-钴盐(Ⅱ)-EDTA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 第6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73页 |
· 布渣叶粗提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66-69页 |
· 布渣叶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69-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总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