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研究目的和背景 | 第12-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特性的改良 | 第12页 |
· 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改良 | 第12-14页 |
· 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的改良 | 第14页 |
· 品种更替过程中营养特性的改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实验概况及实验设计 | 第16-18页 |
· 研究材料 | 第16页 |
·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16-17页 |
· 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 | 第16-17页 |
· 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测定 | 第17页 |
· 营养特性指标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指标计算 | 第17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更替性状分析 | 第18-25页 |
· 品种更替进程中农艺性状的变化 | 第18-20页 |
· 株高和茎节长的演变 | 第18-20页 |
· 品种更替进程中产量性状的变化 | 第20-25页 |
· 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演变 | 第20页 |
· 产量三要素与生物重的演变 | 第20-22页 |
· 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对产量作用的通径分析 | 第22-25页 |
第四章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更替光合特性分析 | 第25-35页 |
· 品种更替进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 | 第25-31页 |
· 施氮量对不同年代品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施氮量对不同年代品种小麦旗叶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施氮量对不同年代品种小麦旗叶气孔导度(Gs)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施氮量对不同年代品种小麦旗叶胞间 CO2浓度(Ci)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施氮量对不同年代品种小麦旗叶光合气孔限制值(Ls)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施氮量对不同年代品种小麦旗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通径分析 | 第31-35页 |
第五章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更替营养特性分析 | 第35-51页 |
· 不同生育期植株营养元素分析 | 第35-39页 |
· 植株含 N 量分析 | 第35-36页 |
· 植株含 P 量分析 | 第36-37页 |
· 植株含 K 量分析 | 第37-39页 |
· 不同生育期营养器官 N、P、K 含量分析 | 第39-51页 |
· N 含量变化趋势 | 第39-43页 |
· P 含量变化趋势 | 第43-46页 |
· K 含量变化趋势 | 第46-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6页 |
·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 | 第51页 |
·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产量与收获指数演变 | 第51页 |
·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与生物重演变 | 第51-52页 |
·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光合特性演变 | 第52-53页 |
· 黄土旱塬区小麦品种营养特性演变 | 第53-56页 |
· 植株含氮量动态变化分析 | 第53-54页 |
· 植株含磷量动态变化分析 | 第54页 |
· 植株含钾量动态变化分析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