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创新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拓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多功能性 | 第13-14页 | 1.2.2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 第14页 | 1.2.3 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的基本内涵、种类及依据 | 第22-26页 | 2.1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的基本内涵 | 第22页 | 2.2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的种类 | 第22-24页 | 2.3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的依据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3.1 我国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的现状 | 第26页 | 3.2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9页 | 3.2.1 管理体制不合理 | 第27-28页 | 3.2.2 管理方法传统,缺乏现代化管理 | 第28-29页 | 3.2.3 管理队伍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29页 | 3.3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3.3.1 对实训基地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9-30页 | 3.3.2 实训基地管理未达到专业化、科学化 | 第30-31页 | 3.3.3 缺乏“校企共赢”,尚未形成互惠互利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实训的模式及启示 | 第33-39页 | 4.1 德国职业教育实训情况 | 第33-34页 | 4.1.1 双元制培训体系的概况 | 第33页 | 4.1.2 双元制培训的特点 | 第33-34页 | 4.1.3 实训基地的启示 | 第34页 | 4.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训情况 | 第34-36页 | 4.2.1 TAFE学院内实训基地管理概况 | 第34-35页 | 4.2.2 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 第35-36页 | 4.3 美国职业教育实训情况 | 第36-39页 | 4.3.1 美国实践训练制度演变 | 第36页 | 4.3.2 美国职业实训带来的启示 | 第36-39页 | 第五章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创新思路 | 第39-50页 | 5.1 优化管理机制 | 第39-41页 | 5.1.1 管理机制与教学计划结合 | 第39-40页 | 5.1.2 管理方法向“管理集中,分散使用”的方向发展 | 第40页 | 5.1.3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 第40-41页 | 5.2 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实训智能化管理 | 第41-43页 | 5.2.1“互联网+”实训基地 | 第41-42页 | 5.2.2 创建智能化实训车间 | 第42-43页 | 5.2.3 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 第43页 | 5.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 第43-46页 | 5.3.1 动态管理 | 第43-44页 | 5.3.2 开放管理 | 第44-45页 | 5.3.3 实现实训基地可视化管理 | 第45-46页 | 5.4 引入现代企业 6S管理理念 | 第46-50页 | 5.4.1 制定适用于企业人才的聘用制度 | 第47-49页 | 5.4.2 创建企业访问工程师流动站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