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选题的价值 | 第12-14页 | 四、研究的特色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含义及研究价值 | 第16-21页 | 一、"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加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 第17-21页 | 第三章 "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现状 | 第21-25页 | 一、"基础"课教学的成效 | 第21-22页 | 二、"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5页 | (一) 一些大学生对"基础"课满意度不高,兴趣不浓 | 第22-23页 | (二) 一些大学生学习消极被动,听课率、入心入脑不够理想 | 第23页 | (三) 在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时,实效性不强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影响"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一、"基础"课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转化不到位 | 第25-26页 | 二、教学方法偏重灌输 | 第26-27页 | 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单一 | 第27-28页 | 四、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 第28-29页 |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 第30-31页 | 七、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 第33-45页 | 一、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 第33-35页 | 二、改进教学方法 | 第35-37页 | 三、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搞好多媒体教学 | 第37-38页 | 四、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 第38-39页 |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 第39-43页 | 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