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章综述 | 第12-22页 |
1 甲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甲肝病毒的形态和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 甲肝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 第13页 |
· 甲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和爆发情况 | 第13-14页 |
· 甲肝病毒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甲肝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14页 |
· 甲型肝炎的诊断 | 第14页 |
· 甲型肝炎的防治 | 第14页 |
2 病毒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滤膜吸附法 | 第14-15页 |
· 沉淀法 | 第15-16页 |
· 免疫磁珠法 | 第16-17页 |
· 超滤法 | 第17页 |
· 其它富集方法 | 第17-18页 |
3 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细胞培养法 | 第18页 |
· 普通 PCR | 第18页 |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 第18-22页 |
· 荧光定量 PCR 原理 | 第19页 |
· 常见荧光标记方法 | 第19-20页 |
· 荧光定量 PCR 在病毒检测上的应用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2-63页 |
第一章 绝对定量SYBRGreenreal-time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建立 | 第22-3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2-28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2-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 缓冲液及溶液配方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24-27页 |
· 引物设计和引物特异性检验 | 第27-28页 |
· 绝对定量 SYBR Green real-time PCR 检测甲肝病毒 | 第28页 |
· 不同甲肝病毒 RNA 的量与拷贝数相关性线性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 甲肝病毒目的基因的扩增及序列比对 | 第28-30页 |
· 引物选择与特异性验证 | 第30-32页 |
· 引物选择 | 第30-31页 |
· 荧光定量 PCR 引物特异性验证 | 第31-32页 |
· 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2-35页 |
· 标准品质粒的浓度及拷贝数 | 第32-33页 |
· 标准曲线 | 第33-34页 |
· 甲肝病毒质粒标准分子和基因组的可替代性 | 第34-35页 |
· 不同甲肝病毒 RNA 的量与拷贝数相关性线性分析 | 第35页 |
3 讨论 | 第35-38页 |
· 甲肝病毒目的基因的扩增及序列比对 | 第36页 |
· 引物选择与特异性验证 | 第36页 |
· 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6-37页 |
· 不同甲肝病毒 RNA 的量与拷贝数相关性线性分析 | 第37-38页 |
4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基于滤膜富集水体中甲肝病毒的研究 | 第39-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 缓冲液及溶液配方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 不同富集方法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水样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使用预过滤膜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使用不同种滤膜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东湖水样病毒富集检测 | 第42页 |
· 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计算 | 第42-43页 |
· PCR 抑制物试验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 不同富集方法在不同水样中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 使用预过滤膜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材质、不同孔径滤膜对病毒富集效果的比较 | 第46-47页 |
· 东湖水样病毒富集检测 | 第47-48页 |
· PCR 抑制物试验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 不同富集方法在不同水样中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 使用不同种滤膜对甲肝病毒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东湖水样病毒富集检测 | 第51页 |
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基于免疫磁珠法富集水体中甲肝病毒 | 第52-6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6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2-53页 |
· 主要试剂 | 第52页 |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 缓冲液及溶液配方 | 第52-53页 |
· 试验方法 | 第53-56页 |
· 免疫磁珠的性状 | 第53页 |
· 试验的技术方案路线 | 第53页 |
· 制备免疫磁珠 | 第53-54页 |
· 免疫磁珠捕获病毒提取核酸方法的优化 | 第54-55页 |
· 抗体偶联效率 | 第55-56页 |
· 单位质量免疫磁珠捕获病毒能力 | 第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 免疫磁珠捕获病毒提取核酸方法的优化 | 第56页 |
· 抗体偶联效率 | 第56-58页 |
· 活化磁珠偶联抗体的效率 | 第56-57页 |
· 不同量抗体偶联磁珠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单位质量免疫磁珠捕获病毒能力 | 第58-59页 |
· 单位质量免疫磁珠吸附等体积甲肝病毒 | 第58页 |
· 单位质量免疫磁珠吸附等量的甲肝病毒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1页 |
· 免疫磁珠捕获病毒提取核酸方法的优化 | 第59页 |
· 抗体偶联效率 | 第59-60页 |
· 免疫磁珠捕获病毒能力 | 第60-61页 |
· 免疫磁珠法富集水体中的病毒 | 第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