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3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11-13页 |
·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12-13页 |
第2章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 财务困境、财务危机、破产 | 第13页 |
· 财务危机的定义 | 第13-15页 |
· 国外有关财务危机的定义 | 第13-14页 |
· 国内有关财务危机的定义 | 第14-15页 |
· 本文对财务危机的定义 | 第15页 |
· 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回顾 | 第15-16页 |
· 国外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成果 | 第16-18页 |
·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 国内外关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成果的评析 | 第19-21页 |
· 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成果的评析 | 第19-20页 |
· 有待完善之处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方法的设计 | 第21-26页 |
· 构建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 国外关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 | 第21页 |
· 国内关于财务危机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 主成分分析概述 | 第22-23页 |
· 主成分分析的概念 | 第22页 |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 | 第22-23页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步骤 | 第23-26页 |
· 研究样本的选择与财务指标选取的要求 | 第23-24页 |
· 变量的筛选 | 第24页 |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24-25页 |
·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应用 | 第25-26页 |
第4章 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26-42页 |
· 样本设计 | 第26-27页 |
·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 变量的选取 | 第27-28页 |
· 数据的来源 | 第28页 |
· 变量的定义 | 第28-32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32-40页 |
· 变量的筛选——显著性检验 | 第32-35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35-39页 |
· 判别分割点的确定 | 第39-40页 |
· 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第5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应用 | 第42-50页 |
· 预警模型的检验 | 第42-44页 |
· 对依据ST企业ST前一年相关的财务数据建立的预警模型的检验 | 第42-43页 |
· 对依据ST企业ST前二、三、四年财务数据建立的预警模型的检验 | 第43-44页 |
· 模型预测结果的分析比较 | 第44-45页 |
·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推广 | 第45-50页 |
·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推广思路 | 第45-48页 |
· 推广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推广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的讨论 | 第49-50页 |
第6章 基于非财务指标分析下的对*ST、ST公司的相关分析 | 第50-63页 |
· 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的相关规定 | 第50-51页 |
· 退市风险警示的规定(*ST) | 第50页 |
· 其他特别处理的规定(ST) | 第50-51页 |
· 撤销一般退市风险警示处理(*ST)与其他特别处理的规定(ST) | 第51页 |
· 样本公司被*ST、ST的原因分析 | 第51-53页 |
· 样本公司被授予一般退市风险警示处理(*ST)的原因 | 第51页 |
· 样本公司被授予其他特别处理处理(ST)的原因 | 第51-53页 |
· 被*ST、ST的样本公司的现状 | 第53-54页 |
· 6家上市公司摆脱一般退市风险警示处理(*ST)的原因分析 | 第54-61页 |
· 非财务指标的选取 | 第55-56页 |
· 样本公司的非财务指标分析 | 第56-61页 |
· 基于非财务指标分析下,上市公司摆脱财务危机的几点建议 | 第61-63页 |
第7章 结论及后续研究的相关建议 | 第63-66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3页 |
· 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63-64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3-64页 |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64页 |
· 后续研究的相关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81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8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