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二、移动互联网媒介生态的形成 | 第14-28页 |
(一) 移动互联网技术演进 | 第14-18页 |
(二) 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三) 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21-28页 |
1.第一阶段:萌芽期(2000 年——2002 年 5 月 17 日以前) | 第22-24页 |
2.第二阶段:缓慢发展期(2002 年 5 月 17 日——2008 年) | 第24-26页 |
3.第三阶段:3G 快速崛起期(2008 年—今) | 第26-28页 |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 | 第28-36页 |
(一) 移动媒体的定义及其他 | 第28-31页 |
1.主要应用分析 | 第28-30页 |
2.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 | 第30页 |
3.移动媒体行业生态 | 第30-31页 |
(二) 媒介制度与政策环境 | 第31-32页 |
(三) 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现象透析 | 第32-36页 |
1.移动互联媒体与社会变革:UGC 与 SNS 的生命力 | 第32-33页 |
2.微博与信息传播:从媒体到人际 | 第33-35页 |
3.新闻空间的扩散:从桌面到掌中 | 第35-36页 |
四、移动媒体发展战略与前景展望 | 第36-42页 |
(一) 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 第36-41页 |
1.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 第39-40页 |
2.中国联通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 第40页 |
3.中国电信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 第40-41页 |
(二) 传统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移动媒体战略 | 第41-42页 |
五、移动新闻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重塑 | 第42-49页 |
(一) 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的出现 | 第42-44页 |
(二) 移动媒体对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 | 第44-46页 |
1.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特点——以“玉树地震”相关报道为例 | 第44-45页 |
2.新媒体在新媒体报道中的不足 | 第45-46页 |
(三) “微评论”与新闻评论场的形成 | 第46-49页 |
1.“微评论”与当下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创新态势 | 第46-47页 |
2.“微评论”的产生 | 第47-48页 |
3.“微评论”与新闻评论场的形成 | 第48-49页 |
六、移动媒体规制研究 | 第49-55页 |
(一) 移动媒体的规制难题 | 第49-51页 |
(二) 移动媒体的媒介伦理道德问题 | 第51-55页 |
1.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传播伦理道德问题 | 第52页 |
2.信息传播失范扰乱信息秩序 | 第52-53页 |
3.手机网络色情扰乱信息秩序 | 第53-54页 |
4.网民、运营商、监管方共同抵制低俗垃圾信息是正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6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6-6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