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独创性声明 | 第1
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
页 |
摘要 | 第4-5
页 |
Abstract | 第5-7
页 |
目录 | 第7-9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
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9
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
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
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
页 |
· 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 | 第11-13
页 |
· LD基本技术的完善和转炉大型化时代(1953年~1978年) | 第11
页 |
· 转炉复合吹炼技术时代(1978年~1990年) | 第11-12
页 |
· 高效、高自动化、高洁净度炼钢时代 | 第12-13
页 |
· 我国炼钢技术的发展 | 第13-17
页 |
· 转炉钢产量大幅度增长 | 第13-14
页 |
· 初步形成了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连铸的工艺路线 | 第14-15
页 |
· 消耗指标有所降低 | 第15-16
页 |
· 新技术在炼钢生产中的应用 | 第16-17
页 |
·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有所增长 | 第17
页 |
· 钢包炉精炼技术的发展 | 第17-21
页 |
· 我国LF精炼炉的发展 | 第18-19
页 |
· 我国LF精炼炉的发展前景 | 第19
页 |
· 我国LF钢包炉与转炉的搭配及工艺控制 | 第19-21
页 |
第三章 设备简介及工艺流程 | 第21-27
页 |
· 设备简介 | 第21
页 |
· 工艺简介 | 第21-27
页 |
· 安钢第一炼轧厂的工艺流程 | 第21
页 |
· 100t转炉工艺简介 | 第21-25
页 |
· LF炉精炼工艺 | 第25-27
页 |
第四章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7-32
页 |
· 冶炼周期、连铸浇注周期的确定 | 第27-29
页 |
· 转炉冶炼周期(T_1)的确定 | 第27
页 |
· 连铸浇注周期(T_2)的确定 | 第27-28
页 |
· 中间衔接时间的确定 | 第28-29
页 |
· LF精炼周期(T_4)确定 | 第29
页 |
· LF上钢温度的确定 | 第29
页 |
· 转炉终点温度的确定 | 第29-30
页 |
· 转炉出钢下渣量的测定 | 第30-31
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1-32
页 |
· 转炉终点温度对LF精炼的影响实验方案 | 第31
页 |
· 转炉终点硫含量对LF精炼的影响实验方案 | 第31
页 |
· 转炉下渣量对LF精炼的影响实验方案 | 第31-32
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47
页 |
· 终点控制对LF精炼低碳拉丝钢(C7D)的影响研究 | 第32-40
页 |
· 氩站温度控制对LF精炼的影响 | 第32-34
页 |
· 转炉终点硫含量控制对LF精炼炉冶炼的影响的研究 | 第34-36
页 |
· 转炉出钢下渣量对LF精炼炉冶炼的影响的研究 | 第36-40
页 |
· 转炉终点控制对LF精炼中高碳钢(65)的影响研究 | 第40-47
页 |
· 冶炼65时转炉终点温度控制对LF送电时间和冶炼周期的影响 | 第40-42
页 |
· 冶炼65时转炉终点硫含量控制对LF送电时间和冶炼周期的影响 | 第42
页 |
· 出钢下渣量对LF精炼65的影响 | 第42-47
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8
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
页 |
附录 | 第51-59
页 |
致谢 | 第59-60
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
页 |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 第6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