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一) 新时期扫盲教育的重要性 | 第9页 |
(二) 扫盲教育政策研究的迫切性 | 第9-10页 |
(三) 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必要性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三) 已有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一) 文盲 | 第19-20页 |
(二) 扫盲教育 | 第20-22页 |
(三) 扫盲教育政策 | 第22-23页 |
四、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 第23-25页 |
(一) 研究思路(图1-2) | 第23-2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 | 第25-40页 |
一、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的初步发展(1949——1965年) | 第25-29页 |
(一) 扫盲教育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 第25-26页 |
(二) 扫盲教育政策的基本观点和重点方向 | 第26-29页 |
二、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的破坏与扭曲(1966——1976年) | 第29-32页 |
(一) 扫盲教育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 第29-30页 |
(二) 扫盲教育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情况 | 第30-32页 |
三、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的恢复与重建(1977——90年代末) | 第32-36页 |
(一) 扫盲教育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 第32-34页 |
(二) 扫盲教育政策的基本观点和重点方向 | 第34-36页 |
四、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更新(2000年至今) | 第36-40页 |
(一) 扫盲教育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 第36-38页 |
(二) 扫盲教育政策的基本观点和重点方向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启示 | 第40-49页 |
一、政治动力 | 第40-42页 |
(一) 文革前十七年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政治动力 | 第40-41页 |
(二) 文革时期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政治动力 | 第41页 |
(三) 文革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末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政治动力 | 第41-42页 |
(四) 2000年至今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政治动力 | 第42页 |
二、经济动力 | 第42-44页 |
(一) 文革前十七年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经济动力 | 第42-43页 |
(二) 文革时期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经济失语” | 第43页 |
(三) 文革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末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经济动力 | 第43-44页 |
(四) 2000年至今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经济动力 | 第44页 |
三、教育内在动力 | 第44-46页 |
(一) 文革前十七年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教育内在动力 | 第45页 |
(二) 文革时期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教育失力” | 第45-46页 |
(三) 文革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末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教育内在动力 | 第46页 |
(四) 2000年至今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教育内在动力 | 第46页 |
四、启示 | 第46-49页 |
(一) 扫盲教育政策是扫盲教育地位得以确立的最为直接的途径 | 第46-47页 |
(二) 扫盲教育政策对扫盲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 第47页 |
(三) 扫盲教育政策对扫盲教育改革具有助推作用 | 第47-48页 |
(四) 扫盲教育政策各动因在不同时期作用力量不同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新时期扫盲教育政策发展趋势的展望 | 第49-57页 |
一、新时期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的环境分析 | 第49-53页 |
(一) 政治环境 | 第49-50页 |
(二) 经济环境 | 第50页 |
(三) 扫盲教育内在环境 | 第50-53页 |
二、新时期环境分析下的扫盲教育政策发展趋势 | 第53-57页 |
(一) 社会正义取向的扫盲教育政策目标 | 第53-54页 |
(二) 个人发展及问题解决取向的扫盲教育政策内容 | 第54-55页 |
(三) 多元主体参与扫盲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 | 第55-56页 |
(四) 改革创新扫盲教育体制机制的政策条件保障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