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弹拨类乐器的音响特征及其在电子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
弹拨类乐器的音响特征及其在电子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第1章、弹拨类乐器的音响特征第9-19页
  一、常用弹拨类乐器简介第9-10页
    · 吉他第9页
    · 琵琶第9-10页
    · 古筝第10页
    · 柳琴第10页
  二、弹拨类乐器的发声特征及频响特征第10-19页
    · 弹拨类乐器的发声特征第11-17页
    · 弹拨类乐器的频响特征第17-19页
第2章、两件弹拨类乐器分别在两部电子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第19-31页
  一、Steve Reich《电子对位》第19-24页
    · 作品简介第19页
    · 结构分析第19-22页
    · 吉他在作品中的运用第22-24页
  二、李嘉《粼动》第24-29页
    · 作品简介第24-25页
    · 结构分析第25-26页
    · 古筝在作品中的运用第26-29页
  三、小结第29-31页
    · 点音的碰撞第29-30页
    · 长线条音型的推动第30页
    · 点线结合第30页
    · 空间的设计第30-31页
第3章、弹拨类乐器在本人作品《弦鸣》中的运用第31-37页
  一、创作构思第31页
  二、电子化处理手段在《弦鸣》中的探索第31-36页
    · 剪贴的结构意义第31-32页
    · 缩放的发展意义第32页
    · 反向的过渡意义第32-33页
    · 变调的多声部意义第33页
    · 混响的铺垫意义第33-34页
    · 延时的节奏意义第34页
    · 滤波的音色意义第34-35页
    · 镶边的装饰性意义第35-36页
  三、从音响的角度看电子化处理手段的运用第36-37页
    · 点音的碰撞第36页
    · 长线条的推动第36页
    · 空间的设计第36-37页
结论第37-39页
  · 弹拨类乐器的运用特点第37-38页
  · 对笔者今后创作的启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页

本篇论文共39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弹拨类乐器的音响特征及其在电子音
浅谈古典管风琴脚键盘演奏技术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创作特点及演奏技
“简约”与“复杂”的并置——浅析
试论视唱练耳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对东北地区汉族民歌《摇篮曲》《江
浅谈圆号在当代电影音乐的作用与影
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的音色、
爵士拟声演唱与乐器结合演奏相结合
当代古琴新作编排指法初探
论述香港中乐团对中国民族管弦乐的
普罗科菲耶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浅谈刘雪庵的艺术歌曲——以《飘零
以《宝玉哭灵》和《梦断红楼》为例
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指挥分
陈其钢作品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
明代永嘉文人音乐史料考析——“白
试论带伴奏视唱曲在视唱教学中的应
莫里奇奥·卡格尔“器乐剧场”研究
谢苗诺夫巴扬手风琴独奏《奏鸣曲第
浅谈陕北信天游的演唱特点——以三
巴比特《第三弦乐四重奏》的和声研
台湾校园歌曲的审美价值研究
商路上的历史回响——“脚户歌”寻
歌剧《女人心》古列莫一角的人物性
浅析小型音乐剧的现场扩音和录音及
初探拉威尔《夜之幽灵》的创作特色
德彪西《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音乐
上海租界音乐生活叙事——以《字林
浅析福雷《前奏曲》(Op.103)的创
涅槃中的经典·浅谈歌剧《伤逝》中
新媒体展演中的观演关系
基于音乐变奏思维的视觉媒体设计研
《古典时髦:音乐、时尚与现代主义
贝多芬晚期风格中的“非英雄”性—
欣德米特《作曲技法》的理论原理及
浅析磁带录音机转速稳定性对声音的
基于Ambisonics算法的交互式3D声音
俄罗斯宗教合唱的指挥艺术处理——
萨洛宁《小提琴协奏曲》作曲技法探
鲍罗丁复调创作技巧探究
竹笛的音色、演奏与电子音乐的结合
米约十部钢琴独奏作品的和声研究
浅谈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
勃拉姆斯《G大调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
苏南道家笛曲曲牌集——“曹谱”的
李皖的流行音乐批评方法与美学理论
 
弹拨类乐器论文 电子音乐论文 音响特征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梦喆**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