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研究——以兰州新区为例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内容 | 第10-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征地补偿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土地征收补偿与土地发展权理论与实践分析 | 第15-27页 | · 土地征收补偿 | 第15-16页 | · 土地征收补偿的概念与特征 | 第15页 | ·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 | 第15-16页 | ·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功能与缺陷 | 第16-19页 | ·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功能 | 第16-17页 | ·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 | 第17-18页 | · 对现有征地补偿制度的反思 | 第18-19页 | · 土地发展权的概念、内涵、性质及国外研究的借鉴意义 | 第19-22页 | · 土地发展权的内涵与性质 | 第19-20页 | · 国外土地发展权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2页 | · 土地发展权的归属 | 第22-23页 | ·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征收补偿关系研究 | 第23-27页 | · 国外征地补偿政策的演变 | 第23-24页 | · 产权理论下征地补偿的土地发展权分配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土地发展权不同路径下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研究 | 第27-39页 | · 土地发展权货币化的补偿机制 | 第27-31页 | · 土地发展权价格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 土地发展权货币化计量方法 | 第28-29页 | · 土地发展权货币化补偿机制构建 | 第29-31页 | · 土地发展权入股的补偿机制 | 第31-33页 | · 土地发展权入股补偿模式 | 第31页 | · 土地发展权入股补偿机制构建 | 第31-32页 | · 土地发展权入股补偿机制的限制因素及现实意义 | 第32-33页 | · 土地发展权置换社会保障的补偿机制 | 第33-38页 | · 土地发展权置换社会保障补偿内容 | 第34-36页 | · 土地发展权置换社会保障补偿原则 | 第36-37页 | · 土地发展权置换社会保障补偿机制构建 | 第37-38页 | · 三种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补偿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兰州新区失地农民补偿研究 | 第39-47页 | · 兰州新区简介 | 第39页 | · 兰州新区征地补偿问题分析 | 第39-41页 | · 补偿价格偏低 | 第39-40页 | · 补偿标准不一 | 第40页 | · 社会保障缺位 | 第40-41页 | ·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兰州新区补偿模式的选择 | 第41-42页 | · 兰州新区土地发展权置换社会保障机制 | 第42-44页 | · 提高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 第42-43页 | · 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 | 第43页 | · 建立就业援助和失业保险机制 | 第43-44页 | · 完善土地征用补偿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 第44页 | · 完善兰州新区征地补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47页 | · 坚持市场化为导向,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 第44-45页 |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 第45页 | · 依托地区优势,发展地方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 第45-46页 | ·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47-49页 | ·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