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模式初探——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我国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特点 | 第11-17页 | 1.1 各涉农金融机构支农信贷特点 | 第11-13页 | 1.1.1 农业银行涉农信贷特点 | 第11-12页 | 1.1.2 邮政储蓄银行支农信贷特点 | 第12页 | 1.1.3 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特点 | 第12页 | 1.1.4 国家开发银行支农信贷特点 | 第12-13页 | 1.1.5 农业发展银行支农信贷特点 | 第13页 | 1.1.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特点 | 第13页 | 1.2 现有信贷支农体制的缺陷及带来的问题 | 第13-17页 | 1.2.1 现有支农信贷体制存在的缺陷 | 第13-15页 | 1.2.2 因支农体制存在的缺陷带来的问题 | 第15-17页 | 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2.1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情况 | 第17-18页 | 2.1.1 贷款公司 | 第17页 | 2.1.2 农村资金互助社 | 第17页 | 2.1.3 村镇银行 | 第17-18页 | 2.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营现状 | 第18-20页 | 2.2.1 运营情况 | 第18页 | 2.2.2 发展效应 | 第18-20页 | 3. 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发展概况 | 第20-30页 | 3.1 发展环境 | 第20-25页 | 3.1.1 经济环境 | 第20-22页 | 3.1.2 政策环境 | 第22-24页 | 3.1.3 金融环境 | 第24-25页 | 3.2 设立情况 | 第25-28页 | 3.2.1 成立情况 | 第25-26页 | 3.2.2 机构人员情况 | 第26页 | 3.2.3 发起南充市商业银行情况 | 第26-28页 | 3.3 运营情况 | 第28-30页 | 3.3.1 运营模式 | 第28-29页 | 3.3.2 运营现状 | 第29-30页 | 4. 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支农信贷模式 | 第30-37页 | 4.1 支农信贷情况 | 第30-31页 | 4.1.1 农户贷款情况 | 第30页 | 4.1.2 农村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 第30页 | 4.1.3 贷款方式 | 第30-31页 | 4.2 支农信贷模式 | 第31-35页 | 4.2.1 “三位一体”运作模式 | 第31页 | 4.2.2 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协作小组 | 第31-32页 | 4.2.3 与各类协会及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合作 | 第32页 | 4.2.4 “银政合作”模式 | 第32-33页 | 4.2.5 与资金互助合作 | 第33-34页 | 4.2.6 与龙头企业合作,推行“农户+龙头企业+银行”贷款模式 | 第34-35页 | 4.3 惠民村镇银行支农信贷经验 | 第35-37页 | 4.3.1 探索小额信贷模式,延伸信贷服务半径 | 第35页 | 4.3.2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抵(质)押替代品 | 第35页 | 4.3.3 加强“银政合作” | 第35-36页 | 4.3.4 “三位一体”,加大金融供给力度 | 第36页 | 4.3.5 在农村金融收益不高的情况下,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 | 第36-37页 | 5.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模式探索 | 第37-50页 | 5.1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7-40页 | 5.1.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优势 | 第37-38页 | 5.1.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劣势 | 第38-39页 | 5.1.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机会 | 第39页 | 5.1.4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威胁 | 第39-40页 | 5.2 我国农村支农信贷需求分析 | 第40-43页 | 5.2.1 农户需求 | 第40-41页 | 5.2.2 农村工商户需求 | 第41页 | 5.2.3 农村企业需求 | 第41页 | 5.2.4 政府需求 | 第41-42页 | 5.2.5 小结 | 第42-43页 | 5.3 支农信贷的收益情况分析 | 第43-45页 | 5.3.1 组织存款的成本情况分析 | 第43页 | 5.3.2 经营每万元贷款的成本支出情况 | 第43-44页 | 5.3.3 每万元贷款的收益情况 | 第44-45页 | 5.4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选择 | 第45-50页 | 5.4.1 信贷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5.4.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模式探索 | 第46-48页 | 5.4.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模式探索和实施关键 | 第48-50页 | 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实施保障 | 第50-54页 | 6.1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信贷模式实施内部保障 | 第50-52页 | 6.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50页 | 6.1.2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 第50-51页 | 6.1.3 丰富支农金融产品体系 | 第51-52页 | 6.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信贷模式实施外部保障 | 第52-54页 | 6.2.1 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 第52页 | 6.2.2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 第52页 | 6.2.3 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 第52-53页 | 6.2.4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 第53-54页 | 7.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