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环境审计及环境审计模式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5页 |
1.2.2 行为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8-20页 |
2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 行为科学理论 | 第20-21页 |
2.1.1 行为动机理论 | 第20页 |
2.1.2 行为的“场”理论 | 第20-21页 |
2.1.3 组织行为学理论 | 第21页 |
2.2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4 经济外部性理论 | 第22-23页 |
3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33页 |
3.1 一般审计模式及缺陷 | 第23-25页 |
3.1.1 财务导向的环境审计模式及其缺陷 | 第23页 |
3.1.2 问题导向的环境审计模式及其缺陷 | 第23-24页 |
3.1.3 制度导向的环境审计模式及其缺陷 | 第24页 |
3.1.4 项目导向的环境审计模式及其缺陷 | 第24-25页 |
3.2 行为导向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提出 | 第25-30页 |
3.2.1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内涵 | 第25-27页 |
3.2.2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流程 | 第27-28页 |
3.2.3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科学性 | 第28-29页 |
3.2.4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3.3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不同点 | 第30-31页 |
3.4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的优势 | 第31-33页 |
4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缺陷评估 | 第33-47页 |
4.1 影响环境责任行为动机的内外部驱动因素识别 | 第33-36页 |
4.1.1 影响环境责任行为动机的外部驱动因素 | 第33-34页 |
4.1.2 影响环境责任行为动机的内部驱动因素 | 第34-36页 |
4.2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动机分析 | 第36-39页 |
4.2.1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动机的内容与分类 | 第36-37页 |
4.2.2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动机的识别方法 | 第37-38页 |
4.2.3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动机对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过程测试 | 第39-42页 |
4.3.1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过程概述 | 第39-40页 |
4.3.2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过程测试的途径和方法 | 第40-42页 |
4.4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缺陷的评估 | 第42-47页 |
4.4.1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缺陷的评估依据 | 第42-45页 |
4.4.2 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缺陷的评估方法 | 第45页 |
4.4.3 评估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缺陷的审计程序 | 第45-47页 |
5 计划和实施企业环境责任审计 | 第47-55页 |
5.1 确定审计重点并编制具体的审计计划 | 第47-50页 |
5.1.1 确定审计重点 | 第47-48页 |
5.1.2 编制具体审计计划 | 第48-50页 |
5.2 实施审计测试 | 第50-52页 |
5.2.1 环境内部控制的测试 | 第50-51页 |
5.2.2 环境行为结果的实质性程序 | 第51-52页 |
5.3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报告与后续审计 | 第52-55页 |
5.3.1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报告 | 第52-54页 |
5.3.2 行为导向的企业环境责任审计模式下的后续审计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6.3 本文创新点、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第57-58页 |
6.3.1 本文创新点 | 第57页 |
6.3.2 本文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