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2.3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2.4 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2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6-28页 |
1.4.1 论文的创新 | 第26页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8-34页 |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理论 | 第28-32页 |
2.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和内涵 | 第28页 |
2.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方法 | 第28-29页 |
2.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 | 第29-30页 |
2.1.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和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32页 |
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2页 |
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4-38页 |
3.1 地理位置 | 第34页 |
3.2 自然生态环境 | 第34-36页 |
3.2.1 地形地貌特征 | 第34-35页 |
3.2.2 气候及水文状况 | 第35页 |
3.2.3 矿产资源特点 | 第35-36页 |
3.2.4 生态环境现状 | 第36页 |
3.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36-37页 |
3.4 淮南市土地利用现状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 第38-45页 |
4.1 数据来源及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 第38-39页 |
4.2 土地利用变动评价模型 | 第39-41页 |
4.2.1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评价模型 | 第39-40页 |
4.2.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评价模型 | 第40-41页 |
4.3 土地利用变动分析 | 第41-45页 |
4.3.1 土地利用类型变动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土地利用结构变动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淮南市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 第45-53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5.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模型 | 第45-47页 |
5.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及相关分析 | 第47-50页 |
5.3.1 淮南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 第47-48页 |
5.3.2 淮南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 第48-50页 |
5.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敏感性分析 | 第50-53页 |
第六章 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 第53-64页 |
6.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53-54页 |
6.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54-61页 |
6.2.1 动态响应构建思路 | 第54页 |
6.2.2 动态响应测算模型 | 第54-55页 |
6.2.3 实证分析结果 | 第55-61页 |
6.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6.4 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建议 | 第62-64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64-6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