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政府在养老保险中承担的责任研究 | 第16-20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新农保”建设中政府责任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社会保障 | 第23-24页 |
2.1.2 农村社会保障 | 第24页 |
2.1.3 “新农保” | 第24-25页 |
2.2 政府推行“新农保”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25-28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2.2.2 政府责任理论 | 第26-27页 |
2.2.3 公平与效率理论 | 第27-28页 |
2.3 政府在“新农保”中的责任界定 | 第28-31页 |
2.3.1 政府的组织责任 | 第29页 |
2.3.2 政府的财政责任 | 第29页 |
2.3.3 政府的监管责任 | 第29-30页 |
2.3.4 政府的制度设计责任 | 第30-31页 |
第3章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中政府责任现状及问题 | 第31-41页 |
3.1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建设现状 | 第31-36页 |
3.1.1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调研 | 第31-34页 |
3.1.2 丰润区“新农保”发展成效 | 第34-36页 |
3.2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第36-41页 |
3.2.1 养老金水平偏低,无法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 第36-37页 |
3.2.2 大多数人选择的投保档次较低,制度的吸引力不大 | 第37-38页 |
3.2.3 丰润区地方财政可持续筹集资金困难 | 第38-39页 |
3.2.4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9页 |
3.2.5 补贴的形式死板,缺乏地方特色 | 第39-41页 |
第4章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41-49页 |
4.1 制度设计方面 | 第41-43页 |
4.1.1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供给比例模糊 | 第41页 |
4.1.2 新农保制度统筹层次较低 | 第41-42页 |
4.1.3 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2页 |
4.1.4 家庭联动缴费机制实行过于死板 | 第42-43页 |
4.2 经济环境方面 | 第43-45页 |
4.2.1 丰润区政府财政对农村投资力度不足 | 第43页 |
4.2.2 丰润区基础养老金水平低 | 第43-44页 |
4.2.3 丰润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 | 第44页 |
4.2.4 丰润区“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难 | 第44-45页 |
4.3 社会环境方面 | 第45-47页 |
4.3.1 受中国传统养老文化的影响 | 第45页 |
4.3.2 丰润区人口变迁的影响 | 第45页 |
4.3.3 丰润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意愿不强烈 | 第45-46页 |
4.3.4 “新农保”政策宣传不到位 | 第46-47页 |
4.4 监管机制方面 | 第47-49页 |
4.4.1 针对“新农保”的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47页 |
4.4.2 缺乏社会有效监督 | 第47页 |
4.4.3 政府经办管理体制存在漏洞 | 第47-49页 |
第5章 “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中政府强化责任的对策 | 第49-57页 |
5.1 构建“新农保”中地方财政可持续投入制度 | 第49-50页 |
5.1.1 上级财政要对各区实行差异化财政补贴 | 第49页 |
5.1.2 因地制宜合理运用集体的财政补助 | 第49-50页 |
5.2 保证“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的持续性 | 第50-52页 |
5.2.1 新农保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 | 第50-51页 |
5.2.2 “新农保”制度与城保制度的衔接 | 第51页 |
5.2.3 新旧农保制度的衔接 | 第51-52页 |
5.3 完善“新农保”法律法规保障 | 第52-53页 |
5.4 加强“新农保”基金可持续监管 | 第53-54页 |
5.4.1 政府要明确“新农保”基金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 | 第53页 |
5.4.2 建立新农保基金多维监管机制 | 第53-54页 |
5.4.3 新农保监督的科学化 | 第54页 |
5.5 强化政府“新农保”综合服务意识 | 第54-57页 |
5.5.1 优化“新农保”政府综合服务平台 | 第55页 |
5.5.2 政府要创新综合服务模式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