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 我国当代大型铁路客站建设快速推进的需求 | 第13页 |
· 当代我国大型铁路客站设计的新型特点 | 第13页 |
·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运输事业迅速发展 | 第13-14页 |
· 城市交通换乘系统的引入对大型铁路客站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 第14-16页 |
· 研究必要性、意义、对象及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必要性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现状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第20-34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POE)对象研究 | 第20-28页 |
· 我国铁路客站换乘系统变迁 | 第20-24页 |
· 我国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体系分析 | 第24-27页 |
· 空间导向功能概述 | 第27-28页 |
· 我国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设计影响要素 | 第28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POE)方法研究 | 第28-31页 |
· 评价研究的内涵与目的 | 第28页 |
· 使用后评价(POE)研究发展历史 | 第28-29页 |
· 使用后评价(POE)研究的特点 | 第29-31页 |
· 我国使用后评价(POE)研究现状 | 第31页 |
· 使用后评价具体方法 | 第31页 |
· 交通环境心理学 | 第31-34页 |
· 交通环境心理学理论概述 | 第32页 |
· 不同行人的行为心理特征 | 第32-33页 |
· 影响交通心理的环境因素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POE)设计 | 第34-53页 |
· 使用后评价(POE)的工作过程概述 | 第34-35页 |
· 评价前期准备 | 第35-38页 |
· 前期信息准备 | 第35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的前期准备 | 第35-36页 |
· 基于交通心理学的评价主体因素的确定 | 第36-38页 |
· 针对本次评价研究方法设计 | 第38-41页 |
· 研究模式设计 | 第38-39页 |
· 研究控制方式的选择 | 第39页 |
· 研究评价的时间和空间方式 | 第39-40页 |
· 确定数据的采集方法及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 构建针对本次研究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51页 |
· 构建原则 | 第41页 |
· 构建思路分析 | 第41-42页 |
· 我国评价因子集构建方法分析 | 第42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评价因子集拟采用的构建思路 | 第42-43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评价因子集的构建 | 第43-47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7-51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模糊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辅助试验 | 第52-53页 |
· 照片辅助法 | 第52页 |
· 行为跟踪测量法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评价实例 | 第53-118页 |
· 上海虹桥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 第53-78页 |
· 前期准备 | 第53-57页 |
· 上海虹桥站换乘空间使用现状调查 | 第57-62页 |
· 确定满意度评价对象和涉及空间范围 | 第62页 |
· 研究假设 | 第62页 |
· 上海虹桥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满意度综合评价 | 第62-69页 |
· 上海虹桥站换乘空间导向关键环节实验 | 第69-75页 |
· 空间导向过程决策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 空间导向过程行动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 上海虹桥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评价总结 | 第77-78页 |
· 武汉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 第78-98页 |
· 前期准备 | 第78-81页 |
· 武汉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现状调查 | 第81-85页 |
· 确定满意度评价对象和涉及空间范围 | 第85-86页 |
· 研究假设 | 第86页 |
· 武汉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满意度综合评价 | 第86-90页 |
· 武汉站换乘空间导向关键环节实验 | 第90-96页 |
· 空间导向过程决策结果分析 | 第96页 |
· 空间导向过程行动结果分析 | 第96-97页 |
· 武汉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评价总结 | 第97-98页 |
· 北京南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 第98-118页 |
· 前期准备 | 第98-100页 |
· 北京南站换乘空间使用现状调查 | 第100-104页 |
· 确定满意度评价对象和涉及空间范围 | 第104页 |
· 研究假设 | 第104-105页 |
· 北京南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满意度综合评价 | 第105-108页 |
· 北京南站换乘空间导向关键环节实验 | 第108-116页 |
· 空间导向过程决策结果分析 | 第116页 |
· 空间导向过程行动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 北京南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评价总结 | 第117-118页 |
第五章 与国外先进铁路客站及可借鉴航空港建筑的对比研究 | 第118-126页 |
· 国外先进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研究 | 第118-124页 |
· 国外先进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特点研究 | 第118-119页 |
· 国外先进铁路客站换乘模式研究 | 第119-120页 |
· 实例研究——柏林新中央车站(Lehrter Bahnhof) | 第120-123页 |
· 反思 | 第123-124页 |
· 与航空港建筑的对比 | 第124-126页 |
第六章 POE反馈作用研究 | 第126-145页 |
· 发现问题 | 第126-132页 |
· 换乘环境因素对比与问题总结 | 第126-127页 |
· 导向线索因素评价结果对比与问题总结 | 第127-129页 |
· 辅助试验结果对比与问题总结 | 第129-130页 |
· 换乘空间组织与布局对比研究 | 第130-132页 |
· 问题根源 | 第132-135页 |
· 建筑设计 | 第132-135页 |
· 建设条件 | 第135页 |
· 设计的策略和依据 | 第135页 |
· 问题解决方案 | 第135-145页 |
· 基于POE调研结果对比的优化建议 | 第135-138页 |
· 对比国外先进铁路客站和借鉴航空港建筑的优化建议 | 第138-142页 |
· 基于交通环境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优化建议 | 第142-14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45-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0页 |
附录一 换乘环境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150-151页 |
附录二 上海虹桥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旅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51-153页 |
附录三 武汉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旅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53-155页 |
附录四 北京南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旅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55-157页 |
附录五 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专家权重打分问卷 | 第157-158页 |
附录六 新建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导向功能使用情况管理者调查问卷 | 第158-1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