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视野下的性侵犯罪预防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1.1.1 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1.1.2 主要观点、基本结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方法、创新点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关于性侵犯罪预防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关于性侵犯罪预防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2章 预防性侵犯罪法制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概念 | 第17-26页 | 2.1 性侵犯罪现状与问题 | 第17-19页 | 2.1.1 现状 | 第17-18页 | 2.1.2 问题 | 第18-19页 | 2.2 性侵犯罪法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第19-21页 | 2.2.1 现状 | 第19-20页 | 2.2.2 问题 | 第20-21页 | 2.3 概念的厘清与理解 | 第21-26页 | 2.3.1 概念的厘清 | 第21-22页 | 2.3.2 概念的理解 | 第22-26页 | 第3章 性侵犯罪的成因及其变迁 | 第26-35页 | 3.1 能力的多元化缺失 | 第26-29页 | 3.1.1 个人自我教育与约束能力缺失 | 第26-27页 | 3.1.2 家庭教育与监管能力缺失 | 第27页 | 3.1.3 社会教育与管控能力缺失 | 第27-28页 | 3.1.4 规避情景原因的能力缺失 | 第28-29页 | 3.2 性侵犯罪与伦理变迁 | 第29-32页 | 3.2.1 强奸犯罪的伦理变迁 | 第29-30页 | 3.2.2 婚姻伦理变迁 | 第30-31页 | 3.2.3 性伦理变迁 | 第31-32页 | 3.3 性侵犯罪与文化变迁 | 第32-35页 | 3.3.1 西方性文化的渗透 | 第32-33页 | 3.3.2 科技文化与性普及 | 第33-35页 | 第4章 预防性侵犯罪法制教育内容 | 第35-53页 | 4.1 性侵犯罪法制教育的原则 | 第35-37页 | 4.1.1 人性化的原则 | 第35页 | 4.1.2 法制化的原则 | 第35-36页 | 4.1.3 系统化的原则 | 第36-37页 | 4.2 性侵犯罪法制教育主客体分析 | 第37-49页 | 4.2.1 性侵犯罪主体法制教育分析 | 第37-43页 | 4.2.2 性侵犯罪客体法制教育分析 | 第43-46页 | 4.2.3 两类特殊身份的性侵 | 第46-49页 | 4.3 构建性侵犯罪预防体系 | 第49-53页 | 4.3.1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打击性侵犯罪 | 第49-50页 | 4.3.2 加大打击力度,震慑性侵犯罪 | 第50-51页 | 4.3.3 筑起思想防线,提高识别能力 | 第51-52页 | 4.3.4 传播相关法律知识,培育法制观念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