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丝状噬菌体简介 | 第11-12页 |
1.2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第12-13页 |
1.3 噬菌多肽库筛选技术 | 第13-15页 |
1.4 噬菌体多肽库筛选的应用 | 第15-16页 |
1.5 家蚕丝素蛋白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1 家蚕丝素蛋白的结构与性质 | 第16页 |
1.5.2 家蚕丝素蛋白的应用 | 第16-17页 |
1.6 骨组织工程 | 第17-19页 |
1.7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1.7.1 家蚕丝素蛋白特异性结合多肽的筛选和验证 | 第19页 |
1.7.2 BMP2受体蛋白亲和肽的筛选验证及成膜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 第21-25页 |
2.1 噬菌体和菌种 | 第21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4 试剂配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家蚕丝素蛋白特异性结合多肽的筛选及验证 | 第25-3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2.1 丝素蛋白膜的制备 | 第25页 |
3.2.2 丝素蛋白与噬菌体多肽库的亲和筛选 | 第25-26页 |
3.2.3 涂板计数法统计噬菌体回收量 | 第26页 |
3.2.4 筛选所得噬菌体克隆的基因测序 | 第26页 |
3.2.5 筛选所得多肽与丝素蛋白的亲和性验证 | 第26-27页 |
3.2.5.1 噬菌体捕获试验 | 第26-27页 |
3.2.5.2 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27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3.3.1 丝素蛋白和M13-12噬菌体多肽库的筛选分析 | 第27-29页 |
3.3.2 筛选所得多肽的基因测序分析 | 第29-32页 |
3.3.3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筛选过程的有效性 | 第32-33页 |
3.3.4 筛选所得多肽和丝素蛋白的亲和性分析 | 第33-34页 |
3.3.4.1 噬菌体捕获实验分析 | 第33页 |
3.3.4.2 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 | 第33-34页 |
3.3.4.3 亲和性分析结论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页 |
3.5 创新点 | 第34-37页 |
第四章 BMP2受体蛋白亲和肽的筛选验证及成膜研究 | 第37-67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7-44页 |
4.2.1 受体蛋白与C7C噬菌体肽库的亲和筛选 | 第37-39页 |
4.2.1.1 筛选准备 | 第37页 |
4.2.1.2 筛选受体蛋白的亲和噬菌体 | 第37-38页 |
4.2.1.3 涂板计数法检测噬菌体滴度 | 第38-39页 |
4.2.1.4 筛选多肽的基因测序 | 第39页 |
4.2.2 筛选所得多肽与BMP2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 第39页 |
4.2.3 筛选所得多肽与受体蛋白的亲和性验证 | 第39-40页 |
4.2.3.1 噬菌体捕获试验 | 第39-40页 |
4.2.3.2 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40页 |
4.2.4 工程化噬菌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40-41页 |
4.2.4.1 制备JM109感受态细胞 | 第40页 |
4.2.4.2 重组质粒转染获取工程化噬菌体 | 第40-41页 |
4.2.4.3 工程化噬菌体的表征 | 第41页 |
4.2.5 提拉法组装噬菌体膜 | 第41-42页 |
4.2.5.1 批量扩增工程化噬菌体 | 第41-42页 |
4.2.5.2 提拉基底准备 | 第42页 |
4.2.5.3 提拉制膜 | 第42页 |
4.2.6 细胞培养 | 第42-44页 |
4.2.6.1 细胞复苏及培养 | 第42-43页 |
4.2.6.2 细胞传代 | 第43页 |
4.2.6.3 细胞冻存 | 第43-44页 |
4.2.7 噬菌体膜对间充质干细胞作用 | 第44页 |
4.2.7.1 噬菌体膜准备 | 第44页 |
4.2.7.2 用噬菌体膜培养人的间充质干细胞 | 第44页 |
4.2.7.3 噬菌体膜对细胞的毒性检测 | 第4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65页 |
4.3.1 逐轮筛选回收率统计 | 第45-47页 |
4.3.2 筛选所得多肽的测序分析 | 第47-50页 |
4.3.2.1 BMPR2筛选所得多肽的测序分析 | 第47-48页 |
4.3.2.2 BMPR1A筛选所得多肽的测序分析 | 第48-50页 |
4.3.3 筛选多所得多肽与BMP2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 第50-52页 |
4.3.3.1 BMPR2筛选所得多肽与BMP2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 第51页 |
4.3.3.2 BMPR1A筛选所得多肽与BMP2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 第51-52页 |
4.3.4 筛选所得多肽与受体蛋白的亲和性分析 | 第52-55页 |
4.3.4.1 BMPR2筛选所得多肽的亲和性分析 | 第52-54页 |
4.3.4.2 BMPR1A筛选所得多肽的亲和性分析 | 第54-55页 |
4.3.5 工程化噬菌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55-56页 |
4.3.6 提拉法组装噬菌体拓扑结构膜 | 第56-62页 |
4.3.6.1 噬菌体浓度对噬菌体膜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6.2 提拉速度对噬菌体膜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6.3 表面展示多肽对噬菌体膜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59页 |
4.3.6.4 不同包被基底对噬菌体膜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6.5 噬菌体膜在液体环境中的稳定性探究 | 第60-62页 |
4.3.7 噬菌体膜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页 |
4.5 创新点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1页 |
5.1 总结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