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律法”抑或“律法之工”?--《加拉太书》中律法、信心、称义之关系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13页 | · 引题 | 第8-11页 | · 选题 | 第11-12页 | · 方法 | 第12-13页 | 第1章 《加拉太书》的背景 | 第13-29页 | · 作者 | 第14-17页 | · 成为使徒之前 | 第14-15页 | · “大马士革事件”(加1:15-16,徒9:1-22,22:6-16,26:12-18) | 第15-17页 | · 受信人与写作时间 | 第17-20页 | · 关于“敌对者” | 第20-23页 | · 处境的重构 | 第23页 | · 书信体和修辞法 | 第23-28页 | · 书信体 | 第23-24页 | · 修辞法 | 第24-28页 | · 书信大纲 | 第28-29页 | 第2章 与短语“ERGA NOMOU”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 第29-32页 | · 典外文献中相似的表达 | 第29-30页 | · 新约中的NOMOS 和ERGON | 第30-32页 | · Nomos 与Torah | 第30页 | · ergon 在新约中的汇总 | 第30-32页 | 第3章 以《加拉太书》2:16 所在文本为中心的分析 | 第32-53页 | · 上文:“安提阿事件”(2:11-14) | 第32-37页 | · 2:16 及其所在的命题部分(2:15-21) | 第37-52页 | · 结构和思路 | 第37-38页 | · 与上文“安提阿事件”的联系 | 第38-39页 | · 文本分析 | 第39-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4章 现实意义:关于“律法主义”与“反犹主义”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