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0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
页 |
1-1 前言 | 第10
页 |
1-2 碳酸丙烯酯的性质及用途 | 第10-11
页 |
1-2-1 物理性质 | 第10
页 |
1-2-2 化学性质 | 第10
页 |
1-2-3 碳酸丙烯酯的用途 | 第10-11
页 |
1-3 碳酸丙烯酯的合成工艺 | 第11-13
页 |
1-3-1 酯交换法 | 第11
页 |
1-3-2 光气法 | 第11
页 |
1-3-3 氯丙醇法 | 第11
页 |
1-3-4 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法 | 第11-12
页 |
1-3-5 丙烯与二氧化碳合成法 | 第12
页 |
1-3-6 二氧化碳与1,2-丙二醇合成法 | 第12-13
页 |
1-4 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反应研究进展 | 第13-18
页 |
1-4-1 国外相关报道 | 第13-17
页 |
1-4-1-1 有机锡催化剂 | 第13-15
页 |
1-4-1-2 锌、镁、铅、钙金属化合物催化剂 | 第15-17
页 |
1-4-2 国内相关报道 | 第17-18
页 |
1-4-2-1 均相催化剂 | 第17
页 |
1-4-2-2 非均相催化剂 | 第17-18
页 |
1-5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8-19
页 |
1-6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9-20
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
页 |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
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1-26
页 |
2-1 化学原料及试剂 | 第21-22
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4
页 |
2-2-1 锌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
页 |
2-2-1-1 机械研磨法 | 第22
页 |
2-2-1-2 共沉淀法 | 第22
页 |
2-2-2 负载铅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
页 |
2-2-3 负载型Pb/Fe_3O_4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
页 |
2-2-3-1 Fe_3O_4的制备 | 第22-23
页 |
2-2-3-2 Pb/Fe_3O_4的制备 | 第23
页 |
2-2-4 Pb/Fe_3O_4/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4
页 |
2-2-4-1 Pb/Fe_3O_4/SiO_2—Ⅰ催化剂 | 第23
页 |
2-2-4-2 Pb/Fe_3O_4/SiO_2—Ⅱ催化剂 | 第23
页 |
2-2-4-3 Pb/Fe_3O_4/SiO_2—Ⅲ催化剂 | 第23
页 |
2-2-4-4 Pb/Fe_3O_4/SiO_2—Ⅳ催化剂 | 第23-24
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4
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24
页 |
2-3-2 X-光电子能谱(XPS) | 第24
页 |
2-3-3 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24
页 |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分析 | 第24
页 |
2-3-5 比表面分析(BET) | 第24
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及产物分析 | 第24-26
页 |
2-4-1 实验装置 | 第24
页 |
2-4-2 产物分析 | 第24-26
页 |
第三章 锌铁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 | 第26-34
页 |
3-1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筛选 | 第26-27
页 |
3-1-1 机械研磨法制备催化剂的筛选 | 第26
页 |
3-1-2 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筛选 | 第26-27
页 |
3-2 锌铁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 | 第27-33
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27
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
页 |
3-2-2-1 制备条件对锌铁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7-31
页 |
3-2-2-1-1 锌铁氧化物前驱体的筛选 | 第27
页 |
3-2-2-1-2 Zn/Fe摩尔比的影响 | 第27-28
页 |
3-2-2-1-3 沉淀剂种类的影响 | 第28
页 |
3-2-2-1-4 滴加方式的影响 | 第28-29
页 |
3-2-2-1-5 沉淀终点pH值的影响 | 第29
页 |
3-2-2-1-6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29-31
页 |
3-2-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1-32
页 |
3-2-2-2-1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1
页 |
3-2-2-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1
页 |
3-2-2-2-3 催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31
页 |
3-2-2-2-4 原料配比的影响 | 第31-32
页 |
3-2-2-3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 | 第32-33
页 |
3-3 小结 | 第33-34
页 |
第四章 SiO_2负载铅催化剂上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 | 第34-41
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34
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
页 |
4-2-1 活性组分的筛选 | 第34-35
页 |
4-2-2 负载铅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5-39
页 |
4-2-2-1 载体的选择 | 第35-36
页 |
4-2-2-1-1 载体的空白实验 | 第35
页 |
4-2-2-1-2 载体对负载铅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5-36
页 |
4-2-2-2 铅负载量的影响 | 第36-37
页 |
4-2-2-3 还原方式的影响 | 第37-38
页 |
4-2-2-3-1 还原温度的确定 | 第37
页 |
4-2-2-3-2 还原方式的影响 | 第37-38
页 |
4-2-2-4 还原前后负载铅催化剂的组成研究 | 第38-39
页 |
4-2-3 负载铅催化剂上碳酸丙烯酯合成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9-40
页 |
4-2-3-1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9
页 |
4-2-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9-40
页 |
4-2-3-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0
页 |
4-2-3-4 原料摩尔配比的影响 | 第40
页 |
4-3 小结 | 第40-41
页 |
第五章 磁性载体负载铅催化剂上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 | 第41-46
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41
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
页 |
5-2-1 Pb/Fe_3O_4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41-42
页 |
5-2-2 负载型Pb/Fe_3O_4/S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42
页 |
5-2-3 Pb/Fe_3O_4/SiO_2—Ⅲ催化剂磁性减弱原因的研究 | 第42-43
页 |
5-2-4 磁性明胶复合微球催化剂Pb/Fe_3O_4/SiO_2—Ⅳ | 第43-45
页 |
5-2-4-1 磁性明胶复合微球催化剂Pb/Fe_3O_4/SiO_2—Ⅳ的制备 | 第43
页 |
5-2-4-2 对Pb/Fe_3O_4/SiO_2—Ⅳ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几个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43-45
页 |
5-2-4-2-1 明胶使用温度的影响 | 第43-44
页 |
5-2-4-2-2 溶胶—凝胶过程pH值的影响 | 第44
页 |
5-2-4-2-3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4-45
页 |
5-3 小结 | 第45-46
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
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
页 |
致谢 | 第50-51
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