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电流变液研究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2 电流变液的组成 | 第10-12页 |
1.2.1 分散相颗粒 | 第10-11页 |
1.2.2 基液 | 第11-12页 |
1.2.3 添加剂 | 第12页 |
1.3 影响电流变效应的因素 | 第12-15页 |
1.3.1 颗粒的介电性质和电导率 | 第12-13页 |
1.3.2 颗粒的形状及尺寸 | 第13页 |
1.3.3 颗粒的体积分数 | 第13页 |
1.3.4 基液 | 第13-14页 |
1.3.5 电场 | 第14页 |
1.3.6 温度 | 第14-15页 |
1.4 电流变效应机理 | 第15-16页 |
1.4.1 成纤化模型 | 第15页 |
1.4.2 水桥理论 | 第15页 |
1.4.3 双电层模型 | 第15-16页 |
1.4.4 介电极化模型 | 第16页 |
1.5 电流变液的应用 | 第16-17页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测试方法 | 第18-22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3 颗粒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19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表面形貌 | 第19页 |
2.3.2 红外光谱测定化学结构 | 第19页 |
2.3.3 热分析仪测试热性能 | 第19页 |
2.4 电流变液流变性能测试 | 第19-21页 |
2.4.1 旋转测试 | 第20-21页 |
2.4.2 振荡测试 | 第21页 |
2.5 电流变液介电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第3章 聚邻甲基苯胺(PMANI)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 | 第22-32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PMANI的制备 | 第22-2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3.3.1 PMANI表面形貌 | 第23页 |
3.3.2 PMANI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24页 |
3.3.3 PMANI电流变性能 | 第24-30页 |
3.3.5 PMANI电流变液介电性能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及PMANI含量对电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32-45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 | 第32-34页 |
4.2.1 溶液聚合法制备PS种子 | 第33页 |
4.2.2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 | 第33-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4.3.1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表面形貌 | 第34-35页 |
4.3.2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4.3.3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热稳定分析 | 第36-37页 |
4.3.4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电流变性能 | 第37-43页 |
4.3.5 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电流变液介电性能 | 第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PS/PMANI海胆状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及微球形貌对电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5-55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PS/PMANI海胆状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 | 第4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5.3.1 PS/PMANI海胆状核-壳结构微球表面形貌 | 第45-46页 |
5.3.2 PS/PMANI海胆状核-壳结构微球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5.3.3 PS/PMANI海胆状核-壳结构微球热稳定分析 | 第47-48页 |
5.3.4 PS/PMANI海胆状核-壳结构微球电流变性能 | 第48-53页 |
5.3.5 PS/PMANI海胆状核-壳结构微球电流变液介电性能 | 第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研究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