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镁合金的特点和应用 | 第9页 |
1.2 镁合金的腐蚀机理及其腐蚀动力学 | 第9-10页 |
1.3 镁合金的主要腐蚀类型 | 第10-11页 |
1.4 镁合金的防护涂层 | 第11-13页 |
1.5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的介绍 | 第13-19页 |
1.5.1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发展历史 | 第13-15页 |
1.5.2 镁合金的PEO膜层 | 第15页 |
1.5.3 镁合金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的影响因素 | 第15-19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设备和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1 试样材料及前处理过程 | 第20-21页 |
2.1.1 基体选材 | 第20页 |
2.1.2 电解液 | 第20页 |
2.1.3 试样加工与前处理过程 | 第20-21页 |
2.2 实验设备与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电源模式 | 第21-23页 |
2.2.1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设备 | 第21-22页 |
2.2.2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的电源控制模式 | 第22-23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及设备 | 第23-24页 |
2.3.1 火花形貌记录 | 第23页 |
2.3.2 表面形貌与物相组成分析 | 第23页 |
2.3.3 横截面形貌观察和组成分析 | 第23-24页 |
2.3.4 物相鉴定 | 第24页 |
2.3.5 耐蚀性能检测 | 第24页 |
2.4 实验流程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AZ31B镁合金窄缝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的探究 | 第26-40页 |
3.1 不同条件下缝隙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的成膜规律 | 第26-28页 |
3.1.1 不同缝宽时的缝隙内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成膜规律 | 第26-27页 |
3.1.2 不同电流密度时的缝隙内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成膜规律 | 第27页 |
3.1.3 有无超声波不同位向的缝隙内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成膜规律 | 第27-28页 |
3.2 缝隙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电压及火花形貌的的变化 | 第28-34页 |
3.2.1 缝隙PEO过程中不同电流密度的电压-时间曲线 | 第28-29页 |
3.2.2 缝隙PEO过程中火花形貌的变化 | 第29-30页 |
3.2.3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缝隙内外膜层的表面形貌 | 第30-32页 |
3.2.4 不同缝宽膜层厚度的变化 | 第32-33页 |
3.2.5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窄缝内外膜层的横截面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3.2.6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缝隙内膜层的相组成及分析 | 第34页 |
3.3 电化学测试 | 第34-38页 |
3.3.1 极化曲线 | 第35-36页 |
3.3.2 电化学阻抗谱(EIS)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不同时间对六偏磷酸钠PEO演变过程的影响 | 第40-54页 |
4.1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电参数及放电火花的作用 | 第40-41页 |
4.2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膜层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 | 第41-44页 |
4.2.1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膜层表面形貌 | 第41-43页 |
4.2.2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膜层表面元素分布 | 第43-44页 |
4.3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膜层横截面形貌及成分 | 第44-47页 |
4.3.1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膜层横截面形貌 | 第44-45页 |
4.3.2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试样横截面成分 | 第45-47页 |
4.4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膜层相组成 | 第47-48页 |
4.5 不同时间六偏磷酸钠PEO膜层的耐蚀性 | 第48-52页 |
4.5.1 极化曲线 | 第48-49页 |
4.5.2 电化学阻抗谱 | 第49-52页 |
4.6 讨论 | 第52-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