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1.1 困境儿童内涵的界定及特点 | 第12-13页 | 1.1.1 困境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13页 | 1.1.2 困境儿童的特点 | 第13页 | 1.2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必然性和正当性 | 第13-15页 | 1.2.1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必然性 | 第13-14页 | 1.2.2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正当性 | 第14-15页 | 1.3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原则 | 第15-18页 | 1.3.1 人权至上原则 | 第15-16页 | 1.3.2 尊重儿童原则 | 第16页 | 1.3.3 最大利益原则 | 第16页 | 1.3.4 平等保护原则 | 第16-17页 | 1.3.5 多重责任原则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困境儿童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法律制度现状 | 第18-23页 | 2.1 困境儿童产生的原因 | 第18-19页 | 2.1.1 社会原因 | 第18-19页 | 2.1.2 家庭原因 | 第19页 | 2.1.3 自身原因 | 第19页 | 2.2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法律制度现状 | 第19-23页 | 2.2.1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现状 | 第19-21页 | 2.2.2 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法律制度现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3.1 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3.1.1 困境儿童的身份认定过窄 | 第23-24页 | 3.1.2 制度性救助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4-28页 | 3.1.3 非制度性救助缺乏,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程度有限 | 第28页 | 3.2 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3.2.1 文化原因 | 第28-29页 | 3.2.2 制度原因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之构想 | 第31-37页 | 4.1 更新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理念 | 第31-32页 | 4.1.1 明确困境儿童的权利主体地位 | 第31页 | 4.1.2 由单一救助模式转向多重救助模式 | 第31-32页 | 4.2 现有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的完善 | 第32-35页 | 4.2.1 建立困境儿童发现报告预警机制 | 第32-33页 | 4.2.2 完善现行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4.2.3 建立长效救助机制 | 第34-35页 | 4.3 完善困境儿童非制度性救助机制 | 第35-37页 | 4.3.1 解决非政府组织合法化问题 | 第35-36页 | 4.3.2 救助队伍专业化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