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难题 | 第9-16页 |
1.1 “非法占有目的”的多重理解——以罗某义、张某辉合同诈骗案为例 | 第9-11页 |
1.2 何为“非法占有目的” | 第11-16页 |
1.2.1 与民法上非法占有的区别 | 第12页 |
1.2.2 与非法占为己有的区别 | 第12-13页 |
1.2.3 与非法占用的区别 | 第13-15页 |
1.2.4 与欺诈的区别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学界关于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制度规则和理论学说 | 第16-20页 |
2.1 国外合同诈骗罪的主要制度规则和理论学说 | 第16-18页 |
2.1.1 英美法系的主要理论学说 | 第16-17页 |
2.1.2 大陆法系的主要理论学说 | 第17-18页 |
2.2 国内合同诈骗罪的主要制度规则和理论学说 | 第18页 |
2.3 国内外制度规则和理论学说对于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启发和借鉴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制度的法律建议 | 第20-37页 |
3.1 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 第20-26页 |
3.1.1 确立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法律推定原则 | 第20-22页 |
3.1.2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法律推定原则的具体应用 | 第22-24页 |
3.1.3 增设合同骗用财产罪 | 第24-26页 |
3.2 明确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标准 | 第26-31页 |
3.2.1 “非法占有目的”之一般表现形式 | 第26-28页 |
3.2.2 “非法占有目的”之特殊表现形式 | 第28-31页 |
3.3 明确非法占有目的的刑事推定规则 | 第31-37页 |
3.3.1 “非法占有目的”的一般刑事推定规则 | 第31-33页 |
3.3.2 “非法占有目的”刑事推定规则的综合辩证运用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