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1.1 国民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 第11页 |
1.1.2 健康中国背景 | 第11页 |
1.1.3 内江市威远县产业转型升级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第13页 |
1.3.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3-14页 |
1.3.3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14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4.1 体育公园的概念 | 第14-16页 |
1.4.2 登山运动 | 第16-17页 |
1.4.3 俩母山登山健身园 | 第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1.1 国内体育公园研究 | 第17-19页 |
2.1.2 国内登山健身研究 | 第19-20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2.1 国外体育公园研究 | 第20-21页 |
2.2.2 国外登山健身研究 | 第21-22页 |
2.3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3.3 研究思路与思路框架图 | 第23-24页 |
3.3.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3.3.2 思路框架图 | 第24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4.1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3.4.2 SWOT分析法 | 第24-25页 |
3.4.3 实地考察法 | 第25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5-46页 |
4.1 威远县俩母山概况 | 第25-30页 |
4.1.1 俩母山区位条件 | 第26-27页 |
4.1.1.1 地理区位 | 第26-27页 |
4.1.1.2 交通区位 | 第27页 |
4.1.2 俩母山自然条件 | 第27-29页 |
4.1.2.1 地貌特征 | 第27-28页 |
4.1.2.2 气候特征 | 第28页 |
4.1.2.3 水文特征 | 第28-29页 |
4.1.2.4 生态植被 | 第29页 |
4.1.3 俩母山历史文化 | 第29-30页 |
4.2 俩母山打造成登山健身园的优势分析 | 第30-41页 |
4.2.1 地形优势分析 | 第30-32页 |
4.2.1.1 海拔高度适中,符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址标准 | 第30-31页 |
4.2.1.2 地势起伏小,地质结构相对稳定 | 第31-32页 |
4.2.2 区位优势分析 | 第32-34页 |
4.2.2.1 俩母山登山健身园辐射区域 | 第32-33页 |
4.2.2.2 俩母山登山健身园覆盖范围 | 第33-34页 |
4.2.3 交通优势分析 | 第34-37页 |
4.2.3.1 一小时经济圈范围 | 第34-35页 |
4.2.3.2 县城到俩母山登山健身园的交通方便 | 第35-37页 |
4.2.4 基建优势分析 | 第37-39页 |
4.2.4.1 原有的历史性路径,为打造俩母山登山健身园节约成本 | 第37-38页 |
4.2.4.2 电、通信设备,为打造俩母山登山健身园提供基本通信保障 | 第38页 |
4.2.4.3 村卫生服务站,为打造登山健身园提供基础条件 | 第38-39页 |
4.2.5 环境优势分析 | 第39-40页 |
4.2.5.1 水源充足,为打造登山健身园提供基本保障 | 第39页 |
4.2.5.2 原始森林,为打造登山健身园提供建筑材料 | 第39-40页 |
4.2.6 文化优势分析 | 第40-41页 |
4.2.6.1 佛教养生文化,具有让人向往的能力 | 第40页 |
4.2.6.2 古寨文化具有历史价值 | 第40-41页 |
4.3 俩母山打造成登山健身园的劣势分析 | 第41-42页 |
4.3.1 地处岷江河和沱江的分水岭,一旦污染后果严重 | 第41页 |
4.3.2 未进行相应的品牌开发,至今尚未树立穹隆品牌 | 第41页 |
4.3.3 俩母山知名度不高,招商引资吸引力不足 | 第41-42页 |
4.4 俩母山打造成登山健身园的机遇分析 | 第42-45页 |
4.4.1 国民经济的提高,为俩母山登山健身园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 第42-43页 |
4.4.2 国家及地方的政策,为俩母山登山健身园的建设提供支持 | 第43-45页 |
4.4.3 威远县处于产业转型时期,为俩母山登山健身园的建设带来契机 | 第45页 |
4.5 俩母山打造成登山健身园的挑战分析 | 第45-46页 |
4.5.1 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 第45-46页 |
4.5.2 人文环境传承保护的压力 | 第4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6-51页 |
5.1 结论 | 第46-48页 |
5.1.1 独特的穹隆地貌具备打造登山健身园基础条件 | 第47页 |
5.1.2 显著的区位优势为打造登山健身园带来潜在市场 | 第47页 |
5.1.3 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打造登山健身园增添文化色彩 | 第47页 |
5.1.4 相关鼓励政策的颁布为打造登山健身园提供支持 | 第47页 |
5.1.5 打造登山健身园面临环境方面的压力 | 第47-48页 |
5.1.6 打造登山健身园存在品牌建设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 第48页 |
5.2 建议 | 第48-49页 |
5.2.1 坚持生态原则,进行科学规划 | 第48页 |
5.2.2 突出以“登山健身”为主题特色,融入露营等体育项目 | 第48页 |
5.2.3 加大宣传,扩大俩母山知名度 | 第48-49页 |
5.2.4 拓宽建设俩母山登山健身园融资渠道 | 第49页 |
5.2.4.1 积极获取政府资金支持 | 第49页 |
5.2.4.2 加强宣传进行招商引资,注入社会资金 | 第49页 |
5.2.4.3 当地群众参与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 第49页 |
5.3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9-5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