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罪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英文摘要 | 第5-8
页 | 引言 | 第8-9
页 | 第一章 信用卡诈骗罪概述 | 第9-21
页 | 第一节 信用卡与信用卡诈骗犯罪 | 第9-15
页 | 一、 信用卡概述 | 第9-10
页 | 二、 信用卡诈骗犯罪及其立法规制 | 第10-15
页 | 第二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 | 第15-21
页 | 一、 信用卡诈骗罪概念之界定 | 第15-17
页 | 二、 信用卡诈骗罪工具之界定 | 第17-21
页 | 第二章 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 第21-43
页 | 第一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客体与对象 | 第21-25
页 | 一、 信用卡诈骗罪的客体 | 第21-24
页 | 二、 信用卡诈骗罪的对象 | 第24-25
页 | 第二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第25-39
页 | 一、 关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 第25-27
页 | 二、 关于“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 第27-29
页 | 三、 关于“冒用他人的信用卡” | 第29-31
页 | 四、 关于“恶意透支” | 第31-39
页 | 五、 关于“数额较大” | 第39
页 | 第三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与主观方面 | 第39-43
页 | 一、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 | 第39-42
页 | 二、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 第42-43
页 | 第三章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 第43-55
页 | 第一节 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第43-45
页 | 一、 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43
页 | 二、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第43-45
页 | 第二节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及司法适用 | 第45-52
页 | 一、 立法规定及理论争议 | 第45-48
页 | 二、 观点评析 | 第48-49
页 | 三、 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司法适用 | 第49-52
页 | 第三节 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司法认定 | 第52-55
页 | 一、 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定性的理论争议 | 第52-53
页 | 二、 观点评析 | 第53-55
页 | 第四章 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形态 | 第55-60
页 | 第一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 | 第55-57
页 | 一、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的问题 | 第55-56
页 | 二、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既遂标准问题 | 第56-57
页 | 第二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共犯形态 | 第57-60
页 | 一、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勾结共同实施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定性 | 第57-59
页 | 二、 共同信用卡诈骗罪中的犯罪数额问题 | 第59-60
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
页 | 后记 | 第64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