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2.1 生态化学计量学 | 第11页 |
1.2.2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1.2.3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础理论 | 第13-16页 |
1.2.4 农田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 | 第16-18页 |
1.3 述评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2.1.1 地理位置以及行政规划 | 第20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20-21页 |
2.1.4 水文特点 | 第21页 |
2.1.5 土壤状况 | 第21页 |
2.1.6 植被类型 | 第21-22页 |
2.1.7 人文经济 | 第22页 |
2.2 野外试验 | 第22-24页 |
2.2.1 试验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2.2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2.2.3 野外采样 | 第23-24页 |
2.3 测试项目与方法 | 第24-29页 |
2.3.1 棉株C、N、P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4-26页 |
2.3.2 土壤C、N、P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28页 |
2.3.3 土壤其他理化因子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4 棉花干物质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3.5 棉花产量的估算 | 第29页 |
2.4 数理统计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N、P添加下棉花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内稳性分析 | 第31-45页 |
3.1 N、P添加下棉花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1-36页 |
3.1.1 N添加下棉花各器官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1-34页 |
3.1.2 P添加下棉花各器官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4-36页 |
3.2 N、P添加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6-40页 |
3.2.1 N添加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6-38页 |
3.2.2 P添加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8-40页 |
3.3 棉花内稳性指数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40-42页 |
3.4 讨论 | 第42-44页 |
3.4.1 棉田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42-43页 |
3.4.2 内稳态研究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N、P添加下棉花生物量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 | 第45-55页 |
4.1 N、P添加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 第45-49页 |
4.1.1 N添加棉花干物质量动态积累过程 | 第45-47页 |
4.1.2 P添加棉花干物质量的动态积累过程 | 第47-49页 |
4.2 N、P添加对棉花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1 棉花生长速率的动态变化 | 第49-50页 |
4.2.2 生长速率假说的验证 | 第50页 |
4.3 N、P添加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1 N、P添加对棉花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N、P添加下棉花产量的形成 | 第51-52页 |
4.4 讨论 | 第52-54页 |
4.4.1 棉花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变化 | 第52页 |
4.4.2 生长速率假说的验证 | 第52-53页 |
4.4.3 限制性元素类型的判断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1.1 N、P添加下棉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 第55页 |
5.1.2 N、P添加下棉花生物量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5.1.3 N、P添加下棉花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