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 相关概念与范畴 | 第10-12页 |
· 身份认同的概念与范畴 | 第10-11页 |
· 档案身份认同的概念与范畴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20页 |
· 研究不足 | 第20-21页 |
1 档案馆收集工作与身份认同 | 第21-31页 |
· 传统收集模式对实现身份认同的阻碍 | 第21-24页 |
· 国家档案占据主控地位导致身份认同主体单一 | 第21-22页 |
· 档案收集缺乏主动性使得身份认同价值的档案散落社会 | 第22-23页 |
· 其他文化机构抢占档案资源致使身份认同价值的档案分流 | 第23-24页 |
· 身份认同背景下档案馆收集工作模式转变 | 第24-28页 |
· 适当拓宽档案收集范围以丰富身份认同主体 | 第24-25页 |
· 多渠道开展收集工作以聚集有身份认同价值的档案 | 第25-27页 |
· 主动指导收集民间档案来满足多元身份认同需求 | 第27-28页 |
· 国外身份认同背景下档案馆收集工作现状 | 第28-31页 |
· 扩大收集范围将国家身份认同扩展至多主体身份认同 | 第28-29页 |
· 与相关机构互利合作并奠定身份认同档案基础 | 第29-30页 |
· 国内外档案收集并重且一切为实现身份认同服务 | 第30-31页 |
2 档案馆整理工作与身份认同 | 第31-41页 |
· 传统档案馆整理工作对实现身份认同的阻碍 | 第31-34页 |
· 整理视角单一致使难以实现变化的身份认同 | 第31-32页 |
· 过分对立看待来源原则和事由原则难以凸显档案身份认同价值 | 第32-33页 |
· 公众参与度不高难以满足具体身份认同需求 | 第33-34页 |
· 身份认同背景下档案馆整理工作模式转变 | 第34-38页 |
· 多视角整理档案信息以实现变化的身份认同 | 第34-36页 |
· 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有机结合以凸显档案身份认同价值 | 第36-37页 |
· 采取档案的众包整理模式满足具体身份认同需求 | 第37-38页 |
· 国外档案馆身份认同背景下档案馆整理工作现状 | 第38-41页 |
· 多学科角度的档案整理工作以挖掘丰富的身份认同价值 | 第38-39页 |
· 档案提供者参与整理工作以满足庞大的个体身份认同需求 | 第39-41页 |
3 档案馆开发利用工作与身份认同 | 第41-48页 |
· 当前开发利用工作对实现身份认同的问题 | 第41-43页 |
· “身份认同”主题单一导致被动的身份认同开发工作 | 第41-42页 |
· 缺乏对公民身份认同需求的关注致使开发产品缺乏现实意义 | 第42页 |
· 档案编研形式过于刻板难以激发公众主动寻求身份认同 | 第42-43页 |
· 身份认同背景下档案馆开发利用工作转变 | 第43-46页 |
· “身份认同”主题多元化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开发 | 第43-44页 |
· 满足不同群体身份认同需求以提升开发工作的现实意义 | 第44-45页 |
· 创新编研形式以激发公众主动寻求身份认同 | 第45-46页 |
· 国外身份认同背景下档案馆开发利用工作现状 | 第46-48页 |
· 创新利用形式提供多种途径实现身份认同 | 第46页 |
· 重视顶层设计为实现身份认同保驾护航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