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经济带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1-13页 | ·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 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工业化的相关概念 | 第15页 | · 城镇化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测度标准 | 第16-19页 | · 工业化水平的测度 | 第16-17页 | ·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 第17-19页 | ·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 第19-21页 | 3 鲁南经济带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 鲁南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1-26页 | · 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及阶段判断 | 第21-22页 | · 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分析 | 第22-26页 | · 鲁南经济带工业化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 工业总量分析 | 第26-28页 | · 产业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 鲁南经济“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4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的区域比较 | 第32-38页 | · 协调性测度方法 | 第32-34页 | ·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 第32-33页 | · 协调度测算模型 | 第33-34页 | · 各区域“两化”的协调性测度 | 第34-36页 | · 区域间“两化”协调性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第36-38页 | 5 影响鲁南经济带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因素 | 第38-40页 | · 文化因素 | 第38页 | · 体制机制因素 | 第38-40页 | 6 鲁南经济带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0-45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 加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 第41页 | · 大力培育和引进人力资本 | 第41-42页 | · 构建城乡均衡发展的制度安排 | 第42-43页 | · 完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鲁南经济带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