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一. 猪源基因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猪源BVDV的流行情况 | 第13-14页 |
· 猪源BVDV的来源 | 第14-15页 |
· 猪源BVDV感染的临床表征 | 第15页 |
· 猪源BVDV的检测与鉴定 | 第15-16页 |
二. 非结构蛋白N~(pro)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非结构蛋白N~(pro)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抗病毒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一部分 猪源BVDV-2非结构蛋白N~(pro)的原核表达 | 第28-42页 |
· 材料 | 第28-29页 |
· 毒株、细胞、菌株和载体 | 第28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4页 |
· 引物设计 | 第29页 |
· PCR模板的制备 | 第29-30页 |
· PCR扩增体系与反应条件 | 第30-31页 |
· pMD19-T-N~(pro)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1页 |
· pET-28a-N~(pro)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31-32页 |
· N~(pro)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第32-33页 |
· 重组蛋白的大量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33-34页 |
· 重组蛋白多抗血清的制备与鉴定 | 第34页 |
· 结果 | 第34-39页 |
· PCR扩增N~(pro)基因 | 第34-35页 |
· 重组质粒pMD19-T-N~(pro)的测序鉴定 | 第35页 |
· 重组质粒pET-28a-N~(pro)的PCR鉴定 | 第35-36页 |
· 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36-38页 |
· 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二部分 猪源BVDV-2非结构蛋白N~(pro)对猪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 第42-58页 |
· 材料 | 第42-43页 |
· 毒株、细胞 | 第42页 |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 方法 | 第43-47页 |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3页 |
· 体温测定和临床打分系统 | 第43-44页 |
· 采集样品 | 第44页 |
· 病毒分离 | 第44页 |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44-45页 |
· Western blot鉴定 | 第45页 |
· 猪PBMCs的分离 | 第45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 | 第45-46页 |
· 引物设计 | 第46页 |
· PCR模板的制备 | 第46页 |
· PCR扩增体系与反应条件 | 第46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 结果 | 第47-54页 |
· RT-PCR检测 | 第47页 |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47-48页 |
· Western blot鉴定 | 第48-49页 |
· 感染BVDV猪体的临床表征 | 第49-51页 |
· 实验猪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 第51-53页 |
· 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猪体内T细胞亚群的变化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三部分 猪源BVDV-2非结构蛋白N~(pro)对猪PBMCs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58-68页 |
· 材料 | 第58页 |
· 实验动物 | 第58页 |
· 毒株 | 第58页 |
· 主要试剂 | 第5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8页 |
· 方法 | 第58-61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58-59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第59-60页 |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60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60-61页 |
· 结果 | 第61-65页 |
· BVDV感染对猪体内IL-1β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1页 |
· BVDV感染对猪体内IL-8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1-62页 |
· BVDV感染对猪体内IL-10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2页 |
· BVDV感染对猪体内IFN-α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2-63页 |
· BVDV感染对猪体内OAS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3-64页 |
· BVDV感染对猪体内Mxl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4页 |
· BVDV感染对猪体内PKR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4-65页 |
· 讨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全文小结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