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密路网”下的街区形成研究——以北京海淀区小区为例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密路网”下的街区形成研究——以北京海淀区小区为例
论文目录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对象第8-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1页
1.3.1“密路网”第10页
1.3.2“街区制”第10页
    1.3.3 城市街区第10页
    1.3.4 邻里单元第10-11页
    1.3.5 组团街坊第11页
    1.3.6 居住区与居住小区第11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框架第13-14页
第2章 街区形成的基础研究第14-27页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第14-18页
    2.1.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14-17页
    2.1.2 国内相关研究第17-18页
  2.2 国内外住区的建设实例第18-24页
    2.2.1 日本住区建设与街区制第18-20页
    2.2.2 法国的居住街区再开发第20-21页
    2.2.3 荷兰的半封闭式居住街区第21-23页
    2.2.4 国内的开放式街区实践第23-24页
  2.3 北京封闭式小区的产生与发展第24-27页
    2.3.1 北京第一批单位大院的建设第24页
    2.3.2 大街坊住宅区的建设第24页
    2.3.3 大尺度小区的建设第24-25页
    2.3.4 大尺度小区的发展第25页
    2.3.5 小区的封闭化第25-27页
第3章 人的活动与街区的关系第27-42页
  3.1 人的活动与街区规模第27-29页
    3.1.1 步行环境第27页
    3.1.2 公共交通环境第27-29页
  3.2 居民邻里交往与街区开放层次第29-32页
    3.2.1 居民邻里交往层次第29页
    3.2.2 街区空间开放层次第29-30页
    3.2.3 街区空间景观层次第30-32页
  3.3 居民的社会组织与街区管理第32-35页
    3.3.1 行政管理第32-34页
    3.3.2 小区自治第34-35页
  3.4 居住小区与街区服务设施配置第35-40页
    3.4.1 盈利性服务设施配置第35-38页
    3.4.2 非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第38-40页
  3.5 街区独立单元模式第40-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城市交通与街区道路系统第42-65页
  4.1 中外路网密度差异第42-44页
    4.1.1 城市整体角度第42-43页
    4.1.2 街区角度第43页
    4.1.3 相对角度第43-44页
  4.2 北京交通与供需关系第44-48页
    4.2.1 道路网密度影响因素第44页
    4.2.2 北京市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分析第44-47页
    4.2.3 区域交通密度供需关系第47-48页
  4.3 道路间距与路网密度第48-59页
    4.3.1 北京与东京城市道路等级及间距第48-50页
4.3.2“密路网”建设要求第50-51页
    4.3.3 供需平衡条件下的区域路网密度第51-55页
    4.3.4 供需平衡条件下区域内部路网密度第55-58页
    4.3.5 海淀区路网密度与道路间距第58-59页
4.4“密路网”模式下街区道路系统第59-64页
4.4.1“密路网”的小区道路系统第59-60页
4.4.2“密路网”的居住街区道路系统第60-63页
    4.4.3 小区道路系统与开放方式探讨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北京海淀区街区形成模式与措施第65-81页
  5.1 海淀区小区建设概况第65页
  5.2 小区分类第65-69页
    5.2.1 以区位划分第65-67页
    5.2.2 以建设类型划分第67-69页
  5.3 街区的形成模式与实例第69-77页
    5.3.1 一类地区内的街区形成第70-73页
    5.3.2 二类地区内的街区形成第73-75页
    5.3.3 三类地区内的街区形成第75-77页
5.4“密路网”下的街区形成措施第77-80页
    5.4.1 小区向街区转化的行政措施第77页
    5.4.2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措施的调整第77-78页
    5.4.3 小封闭、大开放的街区管理措施第78-79页
    5.4.4 街区的安全防卫措施第79-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页
不足与展望第81-83页
附录:样本居住小区统计数据汇总第83-105页
图表目录(图)第105-107页
图表目录(表)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致谢第113页

本篇论文共113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密路网”下的街区形成研究——以
云环境下BIM产品库及其智能功能研究
天然气中含氢量对燃烧设备影响的实
蔚县地区真武庙建筑研究
山地村庄度假旅游规划策略研究——
基于用户感知的建筑室内空间呈现的
太阳能热水故障诊断监测系统
基于相变流体的热管式太阳能PV/T热
新疆某剧院不同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香厂新市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曲阜古城街道空间改善研究
北京夏季人员开窗及空调使用行为与
丽泽金融商务区智慧建筑设计标准策
西藏林芝城市风貌评价与发展研究
国际会议中心功能构成与设计研究—
南宋临安太庙建筑复原推测性研究
文化视角下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
铁尾矿微粉在硅酸盐胶凝体系中的作
园艺博览会展览建筑形态地景化设计
中小户型住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我国工业遗产改造利用中的价值阐释
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利用研究
公园互动景观装置设计研究
土壤源吸收式热泵系统性能实验与理
颐和园长廊彩画保护研究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预测模型研究
当代汽车博物馆多功能展示设计研究
首钢数字体育产业园的城市设计初探
三维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设计及其在建
大型综合医院医院街疗愈环境的设计
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场所精神解析与应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浴室废水热回收池壁换热及除垢
多能源微电网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研
小型LNG气化站冷能发电可行性分析
多维化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方法研究
什刹海水文化遗产类型、价值及生态
儿童福利院建筑精细化设计研究
C职业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移动节点定位
基于压缩感知的层析SAR成像方法研究
基于压缩感知的鲁棒性人脸识别研究
设计开发Android平台下的在线考试系
面向聚类分析的自适应弹性网络算法
基于CLIPPER的灯光抓取机器人控制系
房地产典当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住宅产业化经济激励政策研究
公私合作项目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工程承包企
北京市轨道交通征地拆迁问题和对策
基于大数据理论的供应链需求管理研
几类流感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研究
计算机实验的最优线性无偏预测和正
场景点云的语义标注方法研究
流延法制备薄膜中的纳米流体流动传
明式家具标准器的非实物载体造型谱
明式桌案类家具构法研究
洋葱片热风干燥特性
福州地铁车辆综合基地运用库消防性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的色彩美学研究
康复人群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集装箱建筑的连接方式及节点研究
医院建筑预防犯罪设计研究方法探索
网络购物影响下的城区社区商业设施
基于BIM技术的剧院室内设计方法研究
区域快线平谷线“徐辛庄站”站城一
故宫养心殿区域建筑彩画病害勘查及
西直门城楼彩画复原研究
某数据中心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效及经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适应
恭王府内檐陈设系统研究
国有大型水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
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研究
基于信息熵的华北地区降水时空变化
碳基材料对典型PPCPs在水环境中的吸
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故宫养心殿区域建筑彩画年代考证研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色彩管理
北京故宫古代建筑群院落墁地体系研
某酒店建筑的能源技术应用研究
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CCRC)规划与
类型学视角下传统乡村外部空间设计
北京颐和园景桥的美学价值研究
农村失独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男受害者对亲密关系暴力的解读
基于雨洪管理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整
北京建筑大学1号教学楼环境能源效率
鲁中地区近代天主教堂建筑研究
北京老旧社区人文景观环境建设研究
轨道交通测绘中精密控制网的应用
20世纪初喜仁龙对北京城市与建筑的
北方地区工业化保障性住房设计评价
河南小店河传统民居及村落公共空间
北京故宫窗的视觉形态与美学特征研
美国专利引诱侵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街区 密路网论文 海淀区论文 北京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yinyuefangmi**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