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序论 | 第1-5
页 |
内容提要 | 第5-6
页 |
第一章 个人破产法制度根源 | 第6-9
页 |
第一节 个人破产制度历史演进 | 第6-7
页 |
第二节 个人破产制度存在的原因 | 第7-9
页 |
第二章 我国制定个人破产立法的重要性 | 第9-16
页 |
第三节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 第9-12
页 |
一、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要求 | 第9-10
页 |
二、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10-11
页 |
三、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同破产法的国际惯例相接轨的需要。 | 第11-12
页 |
四、 是经济领域中克服“执行难”、“三角债”问题的需要 | 第12
页 |
第四节 个人破产立法的作用 | 第12-16
页 |
一、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克服和弥补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维护债权人与债务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 第13
页 |
二、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可以避免债务人过度举债,促进个人更好地搞好自身经营和管理。 | 第13-14
页 |
三、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信用的提高 | 第14
页 |
四、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 第14-16
页 |
第三章 我国个人财产立法的制度模式 | 第16-43
页 |
第五节 个人破产原因 | 第16-18
页 |
一、 概念及国外立法 | 第16
页 |
二、 我国立法状况 | 第16
页 |
三、 我国公民个人破产法规定破产原因,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 第16-17
页 |
四、 破产原因 | 第17-18
页 |
第六节 破产能力 | 第18-20
页 |
第七节 破产债权 | 第20-27
页 |
一、 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20-21
页 |
二、 破产债权的种类 | 第21-23
页 |
三、 破产债权的行使 | 第23-24
页 |
四、 不属于破产债权的债权 | 第24-27
页 |
五、 破产债权的抵销 | 第27
页 |
第八节 破产财产 | 第27-31
页 |
一、 概念及构成的时空限制 | 第27-28
页 |
二、 破产财产的特征 | 第28-29
页 |
三、 破产财产范围 | 第29-30
页 |
四、 撤销权 | 第30-31
页 |
第九节 资格限制 | 第31-32
页 |
一、 制度简介 | 第31-32
页 |
二、 制度意义 | 第32
页 |
第十节 免责 | 第32-35
页 |
一、 制度简介及对我国借鉴意义 | 第32-33
页 |
二、 免责的具体条件 | 第33-34
页 |
三、 免责的效力 | 第34-35
页 |
第十一节 申请和受理 | 第35-36
页 |
一、 破产申请人 | 第35-36
页 |
二、 受理条件 | 第36
页 |
三、 受理破产申请的效力: | 第36
页 |
第十二节 和解 | 第36-39
页 |
一、 概念 | 第36-38
页 |
二、 和解的条件与效力 | 第38
页 |
三、 和解协议的失效 | 第38-39
页 |
第十三节 破产宣告 | 第39-40
页 |
第十四节 复权 | 第40-43
页 |
一、 概念及立法主义 | 第40-41
页 |
二、 复权条件 | 第41
页 |
三、 复权的效力 | 第41-43
页 |
参考书目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