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
页 |
Abstract | 第9-11
页 |
缩写词 | 第11-12
页 |
化学试剂 | 第12-13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7
页 |
第一节 植物细胞外钙调素信号研究进展 | 第13-18
页 |
·植物界已发现的多肽信号分子 | 第13-14
页 |
·植物细胞外钙调素的发现及存在的普遍性 | 第14-15
页 |
·植物细胞外CaM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6
页 |
·胞外CaM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 第16-18
页 |
· 细胞表面存在受体 | 第16
页 |
· 细胞外CaM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 | 第16-18
页 |
第二节 植物细胞活性氧代谢及保卫细胞活性氧信号研究进展 | 第18-29
页 |
·活性氧的产生 | 第18-21
页 |
· 细胞质膜电子传递系统或质膜氧化还原系统是产生H_2O_2的重要部位 | 第18-20
页 |
· 叶绿体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H_2O_2 | 第20-21
页 |
· 过氧化物酶(POD)产生H_2O_2 | 第21
页 |
· 活性氧产生的其他途径 | 第21
页 |
·活性氧的清除机制 | 第21-22
页 |
· 活性氧的酶促清除机制 | 第21-22
页 |
· 活性氧的非酶促清除机制 | 第22
页 |
·保卫细胞活性氧信号研究进展 | 第22-28
页 |
· 保卫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方法 | 第22-23
页 |
· 保卫细胞H_2O_2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 第23-28
页 |
·展望 | 第28-29
页 |
第三节 植物细胞G蛋白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 第29-37
页 |
·异三聚体G蛋白的活化机制 | 第29-30
页 |
· GPCR与G蛋白 | 第29-30
页 |
· 调节因子 | 第30
页 |
·G 蛋白的研究方法 | 第30-31
页 |
· GTP结合实验(GTP-binding assay) | 第30
页 |
· GTPase活性实验(GTPase assay) | 第30-31
页 |
· 细菌毒素诱导的核糖基化实验(ADP-ribosylation assay) | 第31
页 |
· 免疫转移电泳实验(western blot assay) | 第31
页 |
·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 第31-36
页 |
· 植物基因组G蛋白信号基因 | 第31-32
页 |
· G蛋白和离子通道 | 第32-34
页 |
· G蛋白与细胞增殖 | 第34-35
页 |
· G蛋白与光信号 | 第35-36
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36-37
页 |
第二章 研究论文 | 第37-86
页 |
第一部分 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和H_2O_2在ABA和细胞外CaM保卫细胞信号转导中的关系 | 第37-70
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3
页 |
·实验材料及种植方法 | 第38-39
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
页 |
· 种植方法 | 第38-39
页 |
·植物基因组DNA小量提取 | 第39
页 |
· Reverse PCR或Southern Blot 用DNA小量提取 | 第39
页 |
· PCR鉴定突变体用DNA小量提取 | 第39
页 |
·拟南芥杂交及后代筛选鉴定 | 第39-40
页 |
·PCR扩增目的片断 | 第40
页 |
·表皮条生物分析 | 第40
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CLSM)测定保卫细胞内H_2O_2的变化 | 第40-41
页 |
· 荧光染料的负载 | 第40-41
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保卫细胞内H_2O_2的变化 | 第41
页 |
·RNA的提取及半定量检测基因转录本的表达 | 第41-42
页 |
· RNA的提取 | 第41
页 |
· RT-PCR半定量检测基因转录本的表达 | 第41-42
页 |
·引物合成 | 第42
页 |
·叶片失水状况分析 | 第42-43
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64
页 |
·ABA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 第43-44
页 |
·细胞外CaM对拟南芥气孔运动的影响 | 第44-45
页 |
·Gα介导ABA和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 | 第45-47
页 |
·H_2O_2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 第47-52
页 |
· 不同浓度H_2O_2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 第47-48
页 |
· H_2O_2对ABA和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过程的影响 | 第48-49
页 |
· AtrbohD、AtrbohF参与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 | 第49-50
页 |
· ABA和细胞外CaM促进保卫细胞H_2O_2升高 | 第50-51
页 |
· AtrbohD、AtrbohF基因参与细胞外CaM诱导保卫细胞H_2O_2产生的过程 | 第51-52
页 |
·Gα对ABA和细胞外CaM诱导保卫细胞内H_2O-2升高过程的影响 | 第52-56
页 |
· Gα突变体和超表达株系保卫细胞H_2O_2基础含量 | 第52-53
页 |
· Gα参与ABA和细胞外CaM诱导保卫细胞内H_2O_2升高的过程 | 第53-55
页 |
· CAT和DPI在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 | 第55-56
页 |
·gpal-2中AtrbohD、AtrbohF转录水平的鉴定 | 第56-57
页 |
·H_2O_2诱导气孔关闭的下游信号 | 第57-59
页 |
· H_2O_2诱导气孔关闭过程中需要Gα参与 | 第57
页 |
· Cα~(2+)介导H_2O_2和Gα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 | 第57-59
页 |
·叶片失水状况分析 | 第59-61
页 |
·g/d/f和w/d/f三重突变体PCR鉴定 | 第61-64
页 |
· g/d/f三重突变体PCR鉴定 | 第61-63
页 |
· w/d/f三重突变体PCR鉴定 | 第63-64
页 |
讨论 | 第64-70
页 |
·细胞外CaM能诱导拟南芥气孔关闭 | 第64
页 |
·Gα参与ABA和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 | 第64-65
页 |
·H_2O_2参与ABA和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 | 第65-66
页 |
·G α可能参与ABA或细胞外CaM诱导胞内H_2O_2升高的过程 | 第66-67
页 |
·H_2O_2下游的信号分子 | 第67-68
页 |
·离体叶片失水状况 | 第68-70
页 |
第二部分 ABI1参与细胞外CaM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及与GPA1之间的关系 | 第70-86
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0-71
页 |
·实验材料及种植方法 | 第70
页 |
·植物基因组DNA小量提取同第一部分 | 第70
页 |
·拟南芥杂交及后代筛选鉴定同第一部分 | 第70
页 |
·PCR扩增目的片断同第一部分 | 第70-71
页 |
·表皮条生物分析同第一部分 | 第71
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CLSM)测定保卫细胞内H_2O_2的变化同第一部分 | 第71
页 |
·RNA的提取及半定量检测基因转录本的表达同第一部分 | 第71
页 |
·引物合成 | 第71
页 |
·DNA酶切 | 第71
页 |
·叶片失水状况分析同第一部分 | 第71
页 |
·种子萌发和子叶发生率实验 | 第71
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83
页 |
·细胞外CaM不能诱导abil-1气孔关闭 | 第71-72
页 |
·abil-1阻断了细胞外CaM诱导保卫细胞H_2O_2升高的过程 | 第72-73
页 |
·abil-1与gpal-2、cGα杂交突变体的鉴定及基础生理指标测定 | 第73-75
页 |
· abil-1与gpal-2、cGα杂交双重突变体的鉴定 | 第73-74
页 |
· a/g、a/c双重突变体气孔运动基础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74-75
页 |
· a/g、a/c双重突变体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5
页 |
·ABA和细胞外CaM对a/g、a/c气孔运动的影响 | 第75-76
页 |
·细胞外CaM对a/g、a/c保卫细胞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76-77
页 |
·H_2O_2对a/g、a/c气孔运动的影响 | 第77-78
页 |
·离体叶片失水状况 | 第78-79
页 |
·转录水平鉴定 | 第79-80
页 |
·种子萌发和幼苗子叶发育的ABA信号 | 第80-83
页 |
· 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80-81
页 |
· ABA对幼苗发育的影响 | 第81-83
页 |
讨论 | 第83-86
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
页 |
结论 | 第86-87
页 |
展望 | 第87-89
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
页 |
致谢 | 第99-100
页 |
个人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