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国际理解教育 | 第10-11页 |
(二)核心素养 | 第11页 |
(三)教材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三)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不足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4-31页 |
一、研究目标与对象 | 第24-25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4页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4-2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2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五、信度检验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的架构 | 第31-46页 |
一、我国当前初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涉及的主题和具体内容 | 第31-34页 |
二、核心素养对于当前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 第34-40页 |
(一)核心素养对于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继承 | 第35-36页 |
1.人类文明和世界动态 | 第35页 |
2.多元文化理解 | 第35-36页 |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第36页 |
(二)核心素养对于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发展 | 第36-40页 |
1.新时代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主题 | 第36-37页 |
2.从“国际”视野向“全球”视野转变 | 第37-38页 |
3.“开放心态”与“全球意识”素养凸显 | 第38-39页 |
4.全球性挑战增加 | 第39页 |
5.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的并重 | 第39页 |
6.内容呈现方式上更加强调情境创设 | 第39-40页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的架构 | 第40-46页 |
(一)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 | 第40-41页 |
(二)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的修正 | 第41-45页 |
(三)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的信度检验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第46-61页 |
一、《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主题分布分析 | 第46-52页 |
(一)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主题分布的总体情况 | 第46-48页 |
(二)国际理解教育各主题在不同年级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 第48-52页 |
二、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呈现分析 | 第52-61页 |
(一)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呈现的整体情况 | 第52页 |
(二)“全球视野”主题的呈现分析 | 第52-54页 |
(三)“全球思考”主题的呈现分析 | 第54-56页 |
(四)“全球交往”主题的呈现分析 | 第56-58页 |
(五)“全球共生”主题的呈现分析 | 第58-61页 |
第五章 结果讨论与建议 | 第61-70页 |
一、教材的优点 | 第61-62页 |
(一)教材是传递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 | 第61页 |
(二)是一门以学科融合的形式呈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课程 | 第61-62页 |
(三)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呈现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 第62页 |
二、教材现有不足 | 第62-66页 |
(一)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布的不合理 | 第62-63页 |
(二)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呈现上不够科学 | 第63-64页 |
(三)发达国家倾向与城市泛化倾向明显 | 第64-65页 |
(四)情境设置不足 | 第65-66页 |
三、建议 | 第66-70页 |
(一)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布局要更加合理 | 第66-68页 |
1.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布局要合理 | 第66-67页 |
2.欧美倾向与城市倾向的转变 | 第67-68页 |
(二)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呈现要指向“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 | 第68-70页 |
1.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 | 第68页 |
2.增加“国际理解教育”情境的设计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1页 |
附录A 多元文化理解编码过程 | 第74-75页 |
附录B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编码过程 | 第75-76页 |
附录C 人类文明编码过程 | 第76-77页 |
附录D 民族文化理解编码过程 | 第77-78页 |
附录E 初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征求意见稿 | 第78-81页 |
附件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附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