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牛初乳的物理化学特征及主要功能性组分 | 第13-19页 |
· 牛初乳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14页 |
· 牛初乳中的功能性组分 | 第14-19页 |
· 牛乳铁蛋白(LF) | 第19-24页 |
· LF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 第20-21页 |
· LF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21-24页 |
· 免疫球蛋白G(IGG) | 第24-29页 |
· IgG的生物学特性 | 第24页 |
· IgG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24-28页 |
· IgG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 IgG的应用前景 | 第29页 |
· 液固循环流化床(LSCFB)在蛋白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 LSCFB的机理及特性 | 第29-30页 |
· LSCFB的应用 | 第30-31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31-33页 |
第二章 SPEC 70 SLS新型阳离子树脂一步法分离牛初乳中LF | 第33-55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34页 |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4-37页 |
·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 | 第34-35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35-36页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RP-HPLC)的建立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 SPEC 70 SLS阳离子树脂吸附LF标准溶液 | 第37-38页 |
· SPEC 70 SLS、CM Sepharose FF和SP sepharose FF阳离子树脂吸附分离牛初乳中LF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4页 |
· RP-HPLC检测方法 | 第39-42页 |
· SPEC 70 SLS树脂静态吸附分离条件优化 | 第42-47页 |
· SPEC 70 SLS、SP Sepharose FF和CM Sepharose FF三种阳离子树脂静态吸附牛初乳后层析条件优化及吸附分离工艺比较 | 第47-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MEP HYPERCEL混合模式色谱柱分离牛初乳中IGG | 第55-73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 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5-56页 |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56-58页 |
·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 | 第56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56页 |
· 亲和色谱法 | 第56-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 穿透曲线实验 | 第58-59页 |
· pH梯度洗脱实验 | 第59页 |
· MEP Hypercel层析分离牛初乳乳清中的IgG | 第59-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1页 |
· 初始样品分析 | 第60-61页 |
· MEP Hypercel层析吸附工艺优化 | 第61-66页 |
· MEP Hypercel层析洗脱工艺优化 | 第66-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液固循环流化床应用SPEC 70 SLS和MEP HYPERCEL树脂分离牛乳蛋白的可行性分析 | 第73-85页 |
· 引言 | 第73-74页 |
· LSCFB工艺流程 | 第74-75页 |
· 理论基础 | 第75-79页 |
· 下降管 | 第76-78页 |
· 升流管 | 第78-7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3页 |
· SPEC 70 SLS树脂特性 | 第79-81页 |
· SPEC 70 SLS树脂的沉降速度 | 第81页 |
· MEP Hypercel树脂在LSCFB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 第81页 |
· 新型LSCFB的设计 | 第81-83页 |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5-89页 |
· 结论 | 第85-86页 |
· 建议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