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翻译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
[社会与文化的论文]
[摘要] 16世纪末,耶稣教会士利马窦等人与徐光启等明清士大夫们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著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科学思想。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翻译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着重分析了科学翻译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儒家思想面对这种冲击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对研究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应如何保持其先进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科学翻译儒家思想文化传播与时俱进 从16世纪~19世纪近300年时间里, 西学翻译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了两次高潮。16世纪末,耶稣教会士利马窦等人来华翻译和传播天文、算学、地理、物理、水利等西学著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潮被译介到我国,于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第二次高潮开始。在此期间科学翻译作为西学东渐的媒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它所介绍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个冲击不是瞬间的而是持久的,其具体表现主要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等领域。 一、科学翻译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任务 科学翻译是以传达科学信息为主的翻译活动,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总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科学翻译在历史上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汉晋至唐,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和清末。明末以前科学文献翻译的史料较少,这是由于长期的闭关政策造成的。到清末,朝廷设立现代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等后中国人才开始自己翻译科学书籍。随着留学欧美与日本的大批留学生回国,外国人终于退出了我国的科学翻译事业。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进一步加强,翻译事业方兴未艾,科学翻译的领域也由最初的自然科学翻译扩大到其他更多实用性领域,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外事外贸等不以情感为主的非文艺领域。科学翻译……
<<<<<全文未完,本文约4068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
|
投稿人:fd4rtf |
|
最后编辑:admin46 |
社会与文化的论文 | 社会与文化的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