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制药论文] 【关键词】 野菊花
关键词:野菊花; 鉴定; 应用
野菊花始载于《本草拾遗》,别称山菊花、野黄菊、路边菊、苦薏。“苦薏,花如菊……菊甘而意苦”。《本草纲目》载:“苦薏,处处原野极多,与菊无异,但叶薄小而多尖”。根据以上记载即商品野菊花。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
1 来源
野菊花来源于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或以全草入药。
2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85 cm,有香气,茎直立或基部铺散,多分枝,被柔毛。叶互生,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6 cm,宽1~3 cm,先端钝尖,基部截形或宽楔形,稍偏斜,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侧裂2~3对,边缘有不规则齿裂,上部叶渐小。叶面有腺体及疏柔毛,下面灰绿色,毛较多,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炳1~2 cm,柄基无耳或有分例的叶耳。头状花序,直径1.5~2.5 cm,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形。总苞片4~5层,外层较小,类三角形,边缘干膜质;内层较大,椭圆形,薄膜状。边缘一层为舌状花,黄色,舌片长10~13 mm,顶端全缘或2~3齿。中央为管状花,两性,深黄色,先端5齿裂。雄蕊5枚,柱头2裂。瘦果长1.5~1.8 mm,有5条纵纹,无冠毛,基部窄狭。花期8~11月,果期9~11月。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路边或原野。广布于湖北、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及西南各地。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3 药材鉴定
3.1 性状鉴别头状花序类球形,直径0.5~1 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椭……
<<<<<全文未完,本文约2232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