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论文] 在西方哲学中, 理论理性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运用逻辑阐明人类知识的来源及其性质。关于普遍必然的真理性知识的追求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康德等哲学家们自觉担当的使命。但是, 休谟的怀疑论迫使哲人们去思考“经验知识是如何构造的”问题, 即关于事物“是什么”的认识何以是可能的问题。康德的先验原理把先验逻辑划定在知性和理性的范围内, 从而把经验直观的内容(质料) 排除在逻辑之外。胡塞尔则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述谓化”的知识, 逻辑的东西必须到直观内在体验中寻找其隐秘的起源, 这就把逻辑的东西的范围延伸到了前述谓经验的领域, 并试图通过澄清逻辑的起源方式对述谓判断的本质作出解释, 使逻辑真正成为从经验中自身层层建构起来的真理。 一 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是关于判断及其诸形式的学说, 即命题逻辑或陈述逻辑, 其核心是述谓判断。在胡塞尔那里, 逻辑学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得到深入研究, 从《逻辑研究》中的“纯粹逻辑学”到《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学》中的“先验逻辑学”, 再到《经验与判断》中的“逻辑谱系学”, 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总是与逻辑学联系在一起。先验现象学的基本命题在于, 在每一个对象性中都包含着一个与之关联的主观性构造成就。与此相关, 先验逻辑学要求探讨形式逻辑构成物的主观构造成就以及贯穿在这些构造成就之中的本质规律性。在《经验与判断》中, 胡塞尔主要从逻辑谱系学即逻辑发生的角度探讨逻辑之物的最终奠基问题, 即对作为逻辑学对象的述谓判断的起源进行澄清, 在他看来, 述谓作为一种综合的形式可以回溯到在先的被给予性的前述谓判断的经验之上。 一切哲学和科学的知识都是在语言形式中通过述谓判断来陈述和表达的, 知识的逻辑表达式是“S是P” (S ist P), 即述谓判断。判断是……
<<<<<全文未完,本文约11195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