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论文] [内容提要]由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模式的讨论,需要我们在一个理性的层次上思考北京共识的含义以及与此对应的华盛顿共识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两种共识的比较和对中国发展现状的考察,在层次上理清我们到底应在何种意义上分析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
[关 键 词]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 中国之路
一、 北京共识的提出和中国模式的讨论
1、 北京共识的提出
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伯﹒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在雷默的报告中,所谓的北京共识,主要是对中国的崛起和独特的发展道路的概括,用北京共识的提法主要强调其与华盛顿共识的差异甚至对立,表明中国根本不是按照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金科玉律”而发展起来的。雷默认为,中国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特征(1)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2)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3)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并指出,中国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同时使它们能够真正实现独立。这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物理学(雷默语)便是“北京共识”,并认为它取代了广受怀疑的华盛顿共识。此后,有关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讨论一直在学术界和舆论界相当活跃。比如仅以2005年5月份为例,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题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的文章,称赞中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政治改革果断明智。英国的《卫报》在《中国解决亿万人民温饱问题的经验》一文中认为,中国的崛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除西方发展模式之外的一个强有力的选择。墨西哥《每日报》在题为《中国:亚洲的地平线》的文章中,认为中国奇迹是依照自身情况理智制定……
<<<<<全文未完,本文约7843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