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基于人性假设论视角 摘要: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在以劳动力换取价值的同时,他们与企业的融入问题更是值得思考,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制造企业管理再次面临转型。制造行业的企业文化中,农民工将如何自我定位?企业管理中,农民工的个人规划又将走向何处?文章就此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人性假设论 近年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实现了产品的低成本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后发优势,从而带来了中国经济高速腾飞。而容纳了大批农民工的制造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代表,必然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严格有序、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本文将从人性假设论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一、人性假设论理论发展概况及理论框架 1957年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麦克雷戈在《企业的人性》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之后他结合马斯洛等人的观点,提炼出“自我实现人假设”概念。在他看来,管理的基础在于如何看待人性的本质。“经济人假设”是一种建立在人性恶之上的管理思想,而“社会人假设”将物质利益放在次要因素,更看重人之间的友好相处;“自我实现人假设”则是构建在人性善基础上的管理方法。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一是人都是懒惰的,他们会逃避工作。二是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因此要想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三是大多数人会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会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四是大多数人是缺乏理智的,不能……
<<<<<全文未完,本文约4358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