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毕业论文]
“为艺术而艺术”是19 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文艺观念之一。因为它具有某种宗教色彩,在基督教没落之后一度成为某些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化精英的精神寄托与思想避难所。西方研究唯美主义的学者莱昂·柴就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所有形式的唯美主义都是在19 世纪后期宗教信仰衰落之后出现的。”另一个研究王尔德和唯美主义的英国学者约翰·斯托克也认为,“唯美主义⋯⋯是历史环境的产物,诞生于宗教确定性的崩溃与科学方法的兴起。”由于这一短语本身富有浪漫与审美特色,它在19 世纪初产生之后广为流传,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文艺家的通用语汇。即使在今日,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比如当政治性或商业化主导社会思潮之时,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知识分子,仍然时时对它情有独钟。可见“, 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具有相当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虽然就艺术观念本身而言,它既不明确,也不清晰,所表达的艺术思想也流于浅薄。但是,无论是在批评史上,还是在东西方文学实践中,它的作用都是难以忽视的。 “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 ) 口号是法国人的发明。但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即这一口号所覆盖的文艺思想,如艺术的独立性,艺术的无功利性,艺术与生活的分离,以及纯形式等内容,却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艺术而艺术”实际上是对康德与席勒美学的一种粗浅而通俗的表述。我们知道,德国古典美学深奥的思辨性与晦涩的语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备感艰难,而“为艺术而艺术”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它汲取了德国美学的要义与精髓,又除去其繁琐的细节,以精炼的法语铸造成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法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面醒目的旗帜。威廉·冈特在《美的历险》(1945) 中曾作过如下生动的描述:“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声音嘹亮。不管它意味着什么,这声音本身就足以激励战场上怯懦的人,让迅猛的骑手奋勇冲杀。 在不到半个……
<<<<<全文未完,本文约8147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