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伦理的追问和学理的批评是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两条基本线索,而后者较之前者的更为深刻之处就在于:伦理的追问只是着眼于电视“有什么”、“干什么”,而学理的批评则进一步研讨了电视“是什么”。而将资本、商品、交换等经济学范畴引入电视批评理论,就获得了对电视本质的更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本文提出:应当把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置于一个更广阔、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框架中来作完整的解读,这其中的经济学视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这些对电视传播具有监督和校正意义的思想资源的出场语境,指出了在把西方电视批评理论作为一种行业自律和价值考量时,必须注意理论的跨语境移植最忌简单化的机械搬用。
[关键词] 电视批评;伦理;学理;文化资本
电视对社会注意力资源的大肆掠夺,特别是电视的商业化和庸俗化倾向,使得电视批评成为电视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从表象上看,在印刷媒体日常对电视收视热点的新闻批评中,在大大小小的电视研讨会之后,我们总想静下心来研读一下电视批评的书面文本,以便在“武器的批判”时获得“批判的武器”。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于是,我们自然不能不注意到西方电视批评理论这一重要的思想资源。因此,我们的注意力便逐渐聚焦于这样两点上——伦理的追问和学理的批评。
一、 “文化的颠覆者”——对电视的伦理追问
将电视称为“颠覆性传媒”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他在《力量转移》一书中的第27章的标题就是“颠覆性的传播媒介”。托夫勒认为:“在全世界各地,人们在利用新的传播媒介或使用老传媒的新方法来对国家的权力提出挑战——有时是推翻这种权力。”⑴托夫勒在这里说的“新的传播媒介或使用老传媒的新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电视,因为他详细地描述了电视在东欧巨变、马科斯倒台等重大社会变革和政权交替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将电视视为“……
<<<<<全文未完,本文约12054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