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评估论文] 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已经于2001年6月起施行了,要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系统的效用,首先需要设计和执行的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全面正确地认识内部控制。对内控的认识和观念影响着人们对内控的态度,而态度又决定着行为。如果认识不清,甚至存在不当观念,则经他们设计和执行的内部控制以及作为其重要内容的内部会计控制都很难真正有效。本文对此略加剖析,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 内部控制理论在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和“内部控制结构”等发展阶段之后,如今又进一步发展到了“一体化框架”阶段。美国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组成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于1992年9月发布并于1994年修订了一份研究报告:《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该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高研究水平。此后发布的其他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如加拿大的COCO,英国的Cadbury,南非的King,法国的Vienot,等等)均以COSO的报告为模本。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银行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也是以COSO的报告为基础的。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甚至许多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职责分工、岗位分离、授权授信、内部审计等”,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我国一些学者介绍过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这里,试就其原文作一推敲。COSO的定义是这样说的,“Internal control is a process,eff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