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生活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 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情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在现实中遭遇了不小的尴尬, 如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情绪等。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灌输、轻引导,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 在吸取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基础上, 我们以具体教学实践为依据, 总结、摸索、设计了一套以问题为切入点, 以课题研究为核心, 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即“问题———课题化”教学模式。
一、“问题———课题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法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实现教学活动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在使学生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造就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1)认识论基础。人的认识活动基于需要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 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其内在逻辑机制表现为信息、选择、建构。在课题准备阶段,学生必须要搜集大量的材料, 包括理论……
<<<<<全文未完,本文约3380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